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哮喘患者不同于我们普通人,他们容易因为外因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发作常在夜间和(或)凌晨,虽然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但是,毕竟哮喘一经发作,不仅会使得患者身体极其难受,也会让患者家属处于极度担心之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哮喘患者应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多加注意,以减少或者避免哮喘的发作。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哮喘病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哮喘患者要注意自己的穿衣情况。穿衣情况的注意应体现在两个方面。(1)穿衣要保暖。冷空气的入侵会使得患者因受到刺激而哮喘发作,因此哮喘患者要注意平时的保暖工作,在天气变冷时要及时加衣服。(2)穿衣要恰当。哮喘患者要对自己穿的衣服的材质多加注意,要尽量避免动物皮毛,如纯毛、羊绒等材质,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小的哮喘病患者,因为他们极易对动物皮毛过敏。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哮喘病患者对化纤材料及染料也容易过敏,因此,这部分群体在穿衣的选择中要尽量避免该类材质的衣服。
第二,哮喘病患者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情况。食物过敏是哮喘的诱因之一,因此,如果在日常生活的起居中,一旦发现有人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一定要让他尽快去医院做过敏原的检测,从而来确定患者是对哪些具体的东西有过敏反应。如果已经通过去医院检查过敏原或者说之前就已经通过生活实践了解到自己对具体的某些事物过敏,那么作为哮喘患者,在你的日常饮食中,你就要做到对这些食物“忌口”,以防引起自己的哮喘病发作。但是如果你已经确定自己不对这个事物过敏,那么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吃吧,不必因为哮喘而放弃其他自己可以吃的美食,否则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摄入的营养,进而影响你自身的身体情况。同时,还需要强调的是,在日常的饮食中,还需要值得哮喘患者特别注意的是“吃药”的问题,例如像某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可以引起阿司匹林哮喘,P受体阻断剂如倍他乐克(美托洛尔)等也容易引起哮喘发作,因此,哮喘病患者应在日常患病吃药的时候避免此类药物。如果你之前因为误食了这一类的药物而导致了你的哮喘病发作,那么你更应该在生活中留心此类药物,将其放入黑名单中去。
第三,哮喘患者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在我们平时居住的环境中,隐藏了许许多多能够促使哮喘病患者哮喘发作的因素,因此,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自己住的环境格外的留心注意,保持住的地方整洁卫生尤为重要。具体应该怎样保持自己住的地方是一个健康的环境呢?作为一名哮喘患者,你可以这样做:(1)要尽可能地保持家里室内的空气顺畅流通,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你减少自身呼吸道的感染,也就大大降低了哮喘发作的可能性。同时,保持家中室内的通风干燥,在条件允许时将屋外的阳光请进家中,还能够有效的减少诱发哮喘的真菌生长,使得营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2)家中的布置要尽可能地做到简单,不要装饰得过于繁琐。要求做到这一点的原因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对家中的打扫,使得打扫工作方便快捷。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要尽量用湿抹布擦或者用吸尘器,不要采用扫、掸灰尘的方式,这容易使得灰尘扬起来,进而增加室内空气中漂浮的灰层、尘螨等,使得哮喘病患者的哮喘发作。(3)家里还应该少摆放开花的植物或者容易长真菌的大型盆栽,这些大型盆栽极易引发花粉和真菌导致的哮喘发作。(4)要做到定期清洗自己的床上用品以及自己的换洗衣物,要将自己衣柜中的衣物以及被褥等床上用品定期拿到阳台中去晒太阳,通过在太阳底下暴晒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消灭隐藏在其中的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螨虫。另外,哮喘病患者的床上用品尽量要选择纯棉的制品,或者是以纯棉的制品为主,尽量不要选择动物毛皮材料,因为相对于纯棉的制品,动物皮毛类的材料诱发哮喘发作的可能性更高。家中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使用专门的抗螨虫的床上用品。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在哮喘病人的床上应该尽量少放毛绒玩具,应尽量避免患者与毛绒玩具发生亲密的接触。(5)家中尽量不要饲养宠物,尤其是猫、狗等带毛的宠物,因为哮喘患者极易对猫、狗等动物的毛屑过敏进而引发哮喘发作。(6)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尽可能地做到避免油烟,甚至是香水等刺激性气味。如果遇到周围有他人在抽烟的情况,应该及时的避让,尽量避免自身吸入二手烟。
第四,哮喘患者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运动量。如果你是一名哮喘患者,那么你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些特别剧烈的运动,选择的运动方式应该以平缓的一类为主,在平缓类的运动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运动。而运动的时间选择应该选在病情的缓解期内进行,在自己肺功能不好时应该注意避免运动或者说注意避免过度的运动。哮喘病人在运动前,为了避免应运动而引发哮喘发作,在运动前可以先喷一点缓解的药物,比如p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气雾剂等。除此之外,在运动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避免冷空气地刺激。在室外进行跑步时,对花粉过敏的哮喘病患者应该避免到公园等花粉浓度高的地方运动。同时为了避免在运动的过程中自己突发哮喘,哮喘病患者还应该随身携带万托林气雾剂等缓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