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动力性肠梗阻(小儿痉挛性肠梗阻)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10个月左右婴幼儿
  •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肠麻痹 排便障碍 粪样呕吐物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肠管蠕动功能紊乱而产生的肠梗阻,也称之为麻痹性肠梗阻或假性肠梗阻,小儿发病率较成人高。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肠麻痹 排便障碍 粪样呕吐物

一、症状

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有阵发性加剧的肠梗阻综合征,而没有肠内外的梗阻,该病症状可在任何年龄出现,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持续时间越长。

1.继发性动力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多较危重,以腹痛,腹胀,呕吐及不排便为主,起病时的症状则根据引起肠麻痹的病因而异,麻痹形成后就有全腹膨胀,肠鸣音稀少或消失,婴儿可因腹胀引起呼吸困难,早期多无呕吐,腹胀加重后则出现呕吐,内含大便样物,排便次数减少,直至不能排气排便。

2.原发性动力性肠梗阻

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慢性,反复发作性,或呈持续性有阵发性加剧的肠梗阻综合征,呕吐,腹胀,便秘为其主要症状,时轻时重,轻时呕吐症状减轻,少量排气排便,但腹胀很难消失,病儿由于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均较消瘦发育矮小,腹部外形膨隆,肠鸣微弱或消失。

二、诊断

1.病史

(1)有无腹部创伤,腹膜炎及药物中毒史:般腹部外伤,腹膜后血肿可刺激腹膜后自主神经产生肠麻痹梗阻,腹部手术尤其是伴有腹膜炎者,手术后1~2天内多处于肠麻痹阶段,手术愈复杂,腹膜反应愈严重,麻痹时间则愈长,可出现肠梗阻症状, (2)有无全身性疾患如肺炎,败血症,神经系统感染,肠炎等。

(3)肠梗阻症状是否自生后即开始。

2.X线诊断

X线检查对诊断帮助很大,摄立位及卧位平片可见小肠及结肠均匀扩张充气,有液平面,如果不能决定充气肠襻是否为结肠,则可用少量钡剂低压灌肠,如证实结肠充气扩张,则肠麻痹的诊断可以确定,钡餐透视可见钡剂停滞不前。

3.特殊检查

血生化检查有无电解质紊乱如血钠,钾,氯,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钙,血浆蛋白等,甲状腺功能测定有无低下,直肠测压取活检除外先天性巨结肠。

一、发病原因:

引起动力性肠梗阻的原因分为两大类:继发性及原发性。

近年来,有人报道胃肠激素对肠壁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从肠壁本身、自主神经系统或胃肠激素方面,考虑动力性肠梗阻的原因。

二、发病机制:

一般情况下,肠内容物向下推动主要靠肠壁肌肉的运动及收缩。

肠壁肌肉的运动一方面依靠肠壁肌肉本身的功能,另一方面还依靠支配该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交感神经对肠道的作用为抑制性。

故受到抑制后肠蠕动消失,正常蠕动时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随时被吸收或向下推进,所以小肠平时不含气体。发生肠麻痹后,肠蠕动停止,吸收功能受到障碍,气体液体滞留,使肠襻胀大,进一步丧失动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原发性病因尚在研究,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应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继发于肠炎,败血症,肺炎,低钾血症,药物中毒等,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防发生肠麻痹而加重病情,本症亦随原发病的好转而消失。

应注意与先天性巨结肠相鉴别,直肠测压取活检可以鉴别;并应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

1、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可多喝些汤类,稀饭类流质食物。可促进肠道通畅,有利排便。

2、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蛋白质和铁质,如蛋类、肉类,豆制品等。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预防便秘。

4、禁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及各种动物内脏,禁食胆固醇高的食物。食物宜精细,要吃好,不要吃过饱。

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