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孔绦虫病
- 挂号科室:中医针灸科
- 发病部位:胃,肠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肛门瘙痒 腹胀 食欲缺乏 食欲减退 消化不良
一、症状
儿童是该病的易感人群。患者一般无症状。感染严重者可有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腹部不适,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肛门瘙痒和烦躁不安等神经症状。
确诊主要依靠粪便检查中发现的虫卵或孕节。
一、发病原因
复孔绦虫属囊宫科、复孔属。成虫长10~50cm,头节有吸盘4个,顶突上有顶突上有4环约60个小钩。颈部细短,颈近端幼节较小,短而宽,远端渐大似方形,成节和孕节为长方形。节片双侧均有生殖孔,孕节充满贮卵囊,各贮虫卵2~40个。孕节单独或数节相连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崩裂后虫卵散出。虫卵直径35~50μm,圆形,卵壳两层均薄,内含六钩蚴。虫卵被中间宿主蚤类幼虫吞食,在中间宿主中发育为似囊尾蚴。终宿主犬、猫等动物或人误食病蚤而被感染,病蚤内的似囊尾蚴进入到终宿主的小肠内,经过2~3周发育成成虫。
人体感染常因与猫、犬接触时误食病蚤引起。儿童、青少年因与猫、犬接触较多,故容易染病,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二、发病机制
本虫的致病作用是虫体对宿主肠壁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素产生的毒性刺激,引起肠粘膜炎。
三、病理生理
成虫在机体产生的机械性刺激及毒性刺激,可以引起肠粘膜组织坏死、溃疡、细胞溶解以及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似囊尾蚴在肠绒毛处引起肠绒毛肿胀和变性或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增生。
一、预防:
注意治疗患者,因儿童感染的几率较高,当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腹胀、腹痛、腹泻时应及时就医;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尤其是与犬、猫宠物接触后;家庭有饲养犬、猫等动物的应定期灭蚤和驱虫,应尽量避免与犬、猫宠物过分亲密接触、玩耍,以防感染。
临床上应注意与肥胖绦虫病和链状带绦虫病相鉴别。复孔绦虫病与肥胖绦虫病和链状带绦虫病同属绦虫感染,临床症状也很相似,所以可以通过三种绦虫形态学上的差异来鉴别。肥胖带绦虫无顶突及小钩;链状带绦虫有顶突和2环小钩;复孔绦虫有顶突,顶突上有约4环60个小钩。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石榴皮30克, 槟榔120克, 水煎, 早晨空腹一次服完, 一小时后再服芒硝15克或大黄6克, 驱绦虫.
2、南瓜子二百粒 (最多可用150克) , 晒干生食或炒熟食, 可驱绦虫, 如不排虫, 可连食两三口.南瓜子50克, 捣烂与白糖水同服, 服后一日勿食油腻食物, 可驱绦虫; 早晨空腹先吃南瓜子120克, 过两小时后, 再用槟榔60克水煎温服下, 再过一小时服芒硝15克, 亦可驱绦虫.
3、治蛔虫病、血吸虫病、绦虫病: 新鲜南瓜子仁50克, 研烂, 加水制成乳剂, 加冰糖或蜂蜜, 空腹服.或将南瓜子炒黄, 碾细末, 每次服30克, 每日2次, 加白糖开水冲服.治血吸虫病以15天为l疗程.
4、每次取椰子半至一个, 先饮椰汁, 后吃椰肉, 每日早晨空腹一次食完, 三小时方可进食, 驱姜片虫、绦虫的效果与槟榔相似, 且无副作用.
5、未熟木瓜, 晒干研粉, 每次10克, 早晨空腹服, 驱绦虫、蛔虫.
6、槟榔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 均有驱杀作用.其中对绦虫证疗效最佳, 常单用或与南瓜子同用取效.用治蛔虫、蛲虫证, 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 用治妻片虫, 可与乌梅、甘草配伍.近年临床报导, 槟榔与南瓜子合用治疗绦虫病、槟榔水煮液治疗肠道鞭毛虫病、槟榔配伍牵牛子制成片剂, 治疗姜片虫病, 皆获较好疗效.用法用量: 煎服, 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 可用80--120E.
二、适宜食物
1、应适当地食用具有杀虫功效的食物,如南瓜、薏米等。
2、长时间患有绦虫病的孩子,脾胃功能会受到损害,加上绦虫吸食肠胃里的营养物质,以致孩子化源不足、气血不充,出现气血亏虚等症状。所以要为病人提供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
三、不适宜食物
1、忌吃生冷食物和煮不熟的牛肉和猪肉等。
2、在服用驱虫药物期间,不宜食用产气的食物,如萝卜、红薯、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