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转移瘤(心包转移性肿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心脏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原有肿瘤患者
- 典型症状:心包填塞 心包积液体征 心脏增大 呼吸困难 颈静脉怒张
心包转移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心包转移瘤主要引起急性渗出性心包炎,但通常是无症状的。大多数仅在尸检中偶然发现。然而,在发达国家中它是急性心包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某些未被诊断出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等患者,心包填塞可能是最早的表现。
2.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
3.其他常见症状和体征 胸痛、咳嗽、端坐呼吸、肝脏肿大,而心音遥远及心包摩擦音却少见。大多数心包转移瘤患者仅在出现明显心包填塞如颈静脉怒张、奇脉及低血压时才被诊断。
二、诊断:
1.有心包炎的患者,90%胸部X线检查异常,表现为胸腔积液、心脏增大、纵隔增宽、肺门增大等。少数表现为心脏边缘不规则结节影。心电图表现为心包炎的非特异性改变,如心动过速。ST-T波改变,QRS低电压,偶尔表现为房颤。在少见情况下,持续性心动过速及心电图变化可能是最早期的表现。
2.转移性心包肿瘤,有相当一部分在尸检时发现;其临床表现早期者易被原发病掩盖,典型的症状为心包渗液和心包填塞症状。
3.必须全面综合评价才能作出明确诊断。主要基于心包炎症表现及原发肿瘤转移至心包的证据两个方面。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检查可提供心包积液的线索,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明确心包积液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除明确心包积液外还可对附近纵隔及肺部原发肿瘤灶作出诊断。对心包积液患者,85%可通过心包穿刺抽液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假阴性不常见。主要见于淋巴瘤,但多次检查可提高阳性率。癌胚抗原(CEA)的检测亦可提供进一步诊断依据。在上述检查阴性的情况下可考虑心包活检。如取材充分,可对90%以上患者明确病因诊断。
心包转移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心包转移瘤的原发病变80%为原发性支气管癌、乳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少见的是胃肠系统肿瘤、卵巢癌、宫颈癌、肉瘤、胸腺癌及黑色素瘤。
二、发病机制:
心包转移瘤的形成通过下述途径:
1.恶性纵隔肿瘤广泛附着到心包。
2.肿瘤小结通过血源或淋巴播散沉积于心包。
3.肿瘤浸润弥漫心包。
4.原发性心包肿瘤心包局部浸润。
心包转移瘤的主要病理过程是肿瘤侵及心包导致血性或浆液性渗出,其发展极为迅速,可产生急性或亚急性心脏压塞。来自于肉瘤、黑色素瘤等的心包转移瘤可侵及心室和心包内血管,导致急性心包扩张和致命性心包填塞。心包增厚与心包渗出可同时并存或单独存在,类似渗出-缩窄性心包炎或缩窄性心包炎的病理改变。
心包转移瘤预防
有效治疗原发肿瘤并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的心包转移是预防心包转移瘤的关键所在。
心包转移瘤鉴别诊断
一、诊断:
1.需要注意的是,大约半数有症状性心包炎的肿瘤患者其心包炎并非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而是由于放疗或自发性原因。许多肿瘤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和(或)治疗原因易患结核性和真菌性心包炎。少数患者在接受全身化疗(如阿霉素、柔红霉素)时可致急性心包炎。
2.肿瘤性心包炎合并心脏压迫综合征时尚需与其他引起体静脉淤血的原因相鉴别:
①基础心脏病所致右心功能不全或阿霉素心脏毒性反应;
②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③肝脏肿瘤所致门脉高压;
④微血管性肿瘤肺扩散所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此外,先天性心脏憩室、心室壁瘤、冠状动脉瘤或心包腔内病变在影像学上也与心包肿瘤相似需注意鉴别。
心包转移瘤饮食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