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老年人高钙血症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维生素D作用过强、噻嗪类利尿药长期使用者多见
  • 典型症状:多尿 抑郁 钙化 疲劳 心脏停搏
  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可能是某种严重疾病和恶性肿瘤的一种表现,亦可在没有明显疾病征象的患者中通过实验室检查偶然发现。在分析高钙血症之前,一定要保证确实存在有高钙血症,而不是实验室检查中发现的假阳性结果。只有校正后的血清钙浓度超过10.8mg/dl(2.7mmol/L)或离子钙超过5.4mg/dl(1.35mmol/L)时才肯定高钙血症的存在。由于高钙血症不论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歇性的,却总是长期存在的,因此可通过多次检测空腹血钙而确诊。一旦肯定有高钙血症,就必须确诊其原因。
典型症状:多尿 抑郁 钙化 疲劳 心脏停搏

    一、症状

任何原因所致的高钙血症都可引起诸如疲劳、抑郁、精神错乱、畏食、恶心、呕吐、便秘、可逆性肾小管功能障碍、多尿、心电图改变(QT间期变短,甚或心律不齐)等症状。高钙血症的严重程度与症状之间并无确定的关联,通常血钙水平高于2.9~3.0mmol/L(11.5~12.0mg/dl)时症状出现较多,但亦有例外;当血钙水平超过3.2mmol/L(13.0mg/dl)时,即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和皮肤、血管、心、肺、肾等脏器的钙化,特别是血磷酸盐水平正常或因肾功能受损而血磷酸盐水平增高者。所谓严重高钙血症一般是指血钙≥3.7mmol/L(15.0mg/dl)的一种内科急症,患者常出现昏迷和心脏停搏。

    二、诊断

高钙血症的诊断并不难,难的是高钙血症的病因诊断。只要校正后的血清钙浓度超过10.8mg/dl(2.7mmol/L)或离子钙超过5.4mg/dl(1.35mmol/L)即可诊断高钙血症。有时需要通过多次检测才能确诊。

一、发病原因

高钙血症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如下几类:①与甲状旁腺有关;②与恶性肿瘤有关;③与维生素D有关;④与骨转换率高有关;⑤与肾衰竭有关。其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癌症占其发病的90%。

二、发病机制

病因不同,其发病机制亦不相同。归结起来4个方面:①骨质再吸收增加;②肠钙吸收增加;③尿钙重吸收增加;④血液浓缩。对于老年人,骨质再吸收增加是其主要发病机制。绝经后妇女缺乏雌激素对PTH刺激骨质吸收的对抗作用,使原发性甲旁亢增加;长期钙缺乏者,亦可导致继发性甲旁亢;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亦可通过三发性甲旁亢,而导致高钙血症。恶性肿瘤亦通过骨质再吸收增加而引起高钙血症,主要途径有:①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局限性溶骨性骨破坏。②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累及骨髓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发生于肺、肾、泌尿生殖系的恶性肿瘤合成、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激素,如IL-1、IL-6、TNF-α、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等,导致体液性高钙血症。

1.降血钙措施中,大多数药物具有毒性,其作用时间短,不宜长期应用。

2.已经紧急处理血钙接近正常水平,应该对病因作出恰当处理。

通常无症状性高钙血症一般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而大多数情况下,恶性肿瘤所致的高钙血症表现严重、难于处理(如伴有贫血、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等),且恶性肿瘤患者从发现高钙血症到死亡的时间常常不到6个月;如果患者无其他症状而仅有高钙血症,或有高钙血症的某些表现如肾结石时间长达1~2年,那么恶性肿瘤的可能性非常小。临床上据此有助于高钙血症的鉴别。此外,放免(双抗法)检测PTH和用特异的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中的PFHrP,对于高钙血症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仔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服用各种维生素和药物的历史对于发现某些少见病因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对疑诊为维生素D3中毒或结节病等肉芽肿性疾病者,检测血浆25(OH)D3、或1,25-(OH)2D3水平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1、饮食上注意适当的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一些优质的蛋白质,但是需要控制钙剂的吸收情况,注意多喝水,以促进代谢的情况,注意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适当锻炼,尤其是老年人要避免长期卧床,否则会加重病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熬夜。

高血压,心律失常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