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样结核疹(狼疮样酒渣鼻,肉芽肿性酒渣鼻)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鼻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年妇女
- 典型症状:毛细血管扩张 鳞屑 脓疱 结节 红鼻头
酒渣鼻样结核疹(rosacea-like tuberculid)于1917年由Lewandowsky所命名,其临床特点为在颜面发生淡红色或黄褐色丘疹,皮肤潮红充血。
典型症状:毛细血管扩张 鳞屑 脓疱 结节 红鼻头
一、症状
为淡红色或黄褐色丘疹,对称地分布于颜面,尤以颊部、颧部、前额及下颌为著,有的发生于毛囊口处。丘疹针头大至米粒大,用玻片压诊,显示有苹果酱色。丘疹密集,散在排列,伴有不同程度的红斑、脓疱、鳞屑及毛细血管扩张,一般无自觉症状。
二、诊断
根据在颜面发生淡红色或黄褐色丘疹,有苹果酱结节,伴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结合病理检查,诊断不难。
一、发病原因
Lewandowsky根据其病理改变有结核样结构改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等,认为本病属结核之一,而与酒渣鼻分开。但近来很多学者研究认为酒渣鼻亦可有结核样结构,而且此种病人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不定,皮损内也找不到结核杆菌,故认为本病是一种像结核疹样细小丘疹型酒渣鼻。Michelson及Laymon等提出本病为“狼疮样酒渣鼻”,Mullanax及Kierland命名为“肉芽肿性酒渣鼻”。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预防原则:主要是发动群众,大力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杜绝传染途径。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1.盘状红斑狼疮 为境界清楚的鲜红或淡红斑,中央凹陷萎缩,有毛囊角栓,表面常覆有黏着性钉板样鳞屑,皮损呈蝶状分布,多见于青年女性。
2.寻常性痤疮 主要见于青春期,损害为毛囊性丘疹,用手挤压可有皮脂排出,倾向化脓,常伴有粉刺,除颜面外,胸背部也可发生。
3.面部湿疹 为多形皮损,剧烈瘙痒,搔抓后可有渗出浸润。
4.痤疮 主要见于青春期,皮损除侵犯面部以外,胸部、背部也常受侵犯,有典型的黑头粉刺,鼻部常不受侵犯。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结膜炎,便秘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