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小儿甲旁低,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小儿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 挂号科室:皮肤科门诊
- 发病部位:甲状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
- 典型症状:易激惹 烦躁不安 抽搐 惊厥 毛发稀少
一、症状
1.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1)常见症状有手足搐搦症发作、肌痉、肢体麻木等。当血钙<1.75~2.0mmol/L(7~8mg/dl)、血磷升高>2.26mmol/L(7mg/dl)即可诊断。手足肌肉呈强直性收缩,拇指内收,两下肢伸直足内翻,可为小发作,也可呈全身抽动,似癫痫样发作,易误诊为癫痫。
(2)新生儿和小婴儿表现为易受激惹,肌肉震颤、抽搦或惊厥发作。
(3)低血钙时可致自主神经兴奋,引起平滑肌痉挛。喉、支气管痉挛使体内缺氧,继发癫痫;肠痉挛引起腹痛,膀胱痉挛致尿失禁;血管痉挛引起头痛,肢体雷诺征现象。
(4)少数慢性病例可出现锥体外束症状如肌张力增高,舞蹈症或小脑共济失调等,考虑可能与脑基底节钙化有关。
2.外胚层组织器官改变
病程长者皮肤粗糙、脱屑、色素沉着,毛发稀少脱落,头发、腋毛、眉毛或阴毛等可见斑秃或全秃;指趾甲萎缩变形,脆薄表面横沟,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牙齿萌出晚,牙钙化不全,牙釉发育不良,牙釉质脱落。
3.白内障
较为多见,多为双侧,在视力减退前5~10年就已有晶体前后皮质的改变,用裂隙灯检查发现早期前后皮质钙沉着。严重者可致失明。
4.低血钙致其他脏器症状
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或智力发育延迟。手足搐搦常引起过度换气及肾上腺分泌过多,而致相应症状,也可有低血压,甚至心衰。心电图检查可发现QT时间延长,血清钙纠正后,心电图改变也随之消失。
5.潜伏性抽搐的体征
有时血钙低但临床无抽搐症状。
6.头颅摄片
可发现多数患者有基底经节钙化,并可出现锥体外神经症状,包括典型的帕金森病的表现。纠正低钙血症可使症状改善。少数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与视乳头水肿。
二、诊断
1、 实验室检查诊断
2、 若出现低血钙症状
或生化检查有低血钙和高血磷时,应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X线骨片,头颅CT,血中PTH测定,以明确诊断。
3、 若有血钙低但唔抽搐症状时可通过以下体征检查
①Chvostek征阳性,②Trousseau征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25%正常人Chvostek征及50%正常人的Trousseau征均可阳性。
一、发病原因
根据发病时间、有无家族史及伴发疾病等,甲旁低病因分类如下:
1.暂时性甲旁低
(1)新生儿早期甲旁低。
(2)新生儿晚期甲旁低。
2.甲状旁腺发育不全
(1)胸腺和第Ⅲ、Ⅳ腮弓缺陷(DiGeorge综合征)。
(2)染色体异常(特别是22P染色体)。
(3)母亲接受131I治疗后致甲旁低。
(4)母患糖尿病,酒精中毒。
(5)单纯发育不全。
3.家族性甲旁低
(1)X链锁遗传。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特发性甲旁低
(1)自身免疫性甲状旁腺炎。
(2)先天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
5.外科性甲旁减
任何颈部手术,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或颈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均可由于甲状旁腺被切除、损伤或血供障碍,致使PTH的生成不足而引起术后甲旁减,其发生率视手术的范围、时间及外科医生的技术经验而有差异。大多为暂时性甲旁减,于术后数天至数周甚至数月发病。
6. 功能性甲旁减
(1)镁代谢异常:
镁缺乏可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吸收不良综合征、选择性胃肠道镁吸收缺陷、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镁的肾清除率增高)、长期静脉高营养和用利尿剂及顺铂治疗等情况下。缺镁时PTH的释放(而非合成)受抑,并可使外周组织产生对PTH的抵抗性,因而可伴发低钙血症。
(2)高钙血症的孕妇
其胎儿的甲状旁腺受长期高血钙的抑制,可引起新生儿一过性的甲旁减,一般可于1周内恢复正常。
7. 药物性甲旁减
肿瘤化疗,特别是用盐酸阿霉素和阿糖胞苷时可减少PTH的分泌。有证明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在发生粒细胞缺乏和皮疹的同时,也可发生PTH减少及低钙血症。
8.甲状旁腺素
在靶器官缺乏反应(给外源PTH尿中CAMP对PTH缺乏反应为假性甲旁低Ⅰ型,尿中CAMP对PTH有反应为Ⅱ型)。
9. 甲状旁腺瘤患者
其正常甲状旁腺因受高钙血症的抑制,于腺瘤摘除后可有暂时性的甲旁减。
10.其他
无机磷过高、维生素D缺乏、降钙素增高(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激素无作用(假性甲旁低)、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1)新生儿早期甲旁低: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时脐血PTH是偏低的,生后12~72h发生低血钙症时,为新生儿早期甲旁低。常见原因有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宫内营养不良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等。此外新生儿早期靶器官对PTH敏感性较低,1,25(OH)2-D浓度偏低,血中降Ca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偏高,综合因素导致早期甲旁低。
(2)新生儿晚期甲旁低:
出生2~3天后至一周末,或更迟发生的低血钙病,可能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所致,常见于早产儿、高危母亲所生婴儿、母孕期患有某些内分泌病如糖尿病,甲旁亢等均会影响胎儿甲状旁腺发育及血钙浓度,但数月内可能自愈。
(3)家族性甲旁低:
早发型为X链锁隐性遗传,生后2周~6个月均可发病;晚发型从婴儿至青年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两种类型只表现低钙,高磷血症,PTH免疫活性水平低,而无甲状旁腺抗体。
(4)特发性甲旁低:
随病因诊断手段的发展,此病逐渐减少。一般在1岁内发病者多为先天性甲状旁腺缺如,如DiGeorge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少数原因不明者为特发性甲旁低。
(5)自身免疫性甲旁低:
常发现体内甲状旁腺抗体,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特异器官抗体,有1/3病人同时伴有艾迪生病(Addison病)和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
有70%病人的念珠菌病在5岁前发病;而在Addison病病发前已有90%在3岁前发生甲旁低,Addison病通常在6岁后起病,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功能不全-自身免疫-念珠菌病综合征(multiple endocrine deficiency-autoimmune-candidiasis syndrome)。
有10%~25%在不同时期还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秃、全脱发、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恶性贫血、性功能不全、慢性活动性肝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少数病人同时伴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IgA缺乏症。与HLA型无关。
2.原发性甲旁低病理生理
(1)当各种原因造成PTH分泌减少为正常量1/2时,破骨作用减弱,骨Ca动员减低;肾排磷减少,血磷增高,使1,25(OH)2-D3生成减少,肠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
(2)低血钙使尿钙减少,常在10~20mg/d,高血磷常与Ca2 结合在骨和软组织中沉积,故约1/3病人骨密度增加,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
(3)钙盐也可沉积在其他器官如脑基底结,血管壁和皮下等。低血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喉痉挛等症状。
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预防
1.预防新生儿甲旁低
新生儿甲旁低常见于早产儿,高危新生儿,宫内感染及宫内营养不良等;或高危母亲所生婴儿,母孕期患有某些内分泌病如糖尿病等。因此,应做好孕期和围生期各种保健工作,防止上述病情出现。
2.预防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甲旁低为X链锁隐性遗传,晚发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应做好产前检查工作。
3.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
感染常为诱发因素,应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等等。
4.防止外伤或手术损伤
外科手术摘除或外伤损害甲状旁腺可致本症,改进手术方案,提高操作技术,防止损伤甲状旁腺。
5.平衡膳食
营养性疾病可致本症,如维生素D缺乏、镁缺乏、无机磷过高等,因此,应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防止营养性疾病。
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鉴别诊断
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应与及其代谢障碍引起低钙血症、低血镁、脂性下痢相鉴别。
1、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少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症状包括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失眠,紧张以及痢疾腹泻。
2、 低血镁
血镁低于1.2mmol/L(1.5mg/dl)时为低血镁,低血镁亦可有搐搦,低血镁患者亦可发生低血钙。
3、 脂性下痢
是由自身免疫性甲旁低造成。
小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饮食
平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