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皮肤猪囊尾蚴病(皮肤囊尾蚴病,皮肤猪囊虫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紧张 钙化 囊肿 结节
  皮肤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utis)是因猪肉绦虫(Taeniasolium)的幼虫(囊尾蚴)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皮肤病,猪为天然中间宿主,人亦可为中间宿主。
典型症状:紧张 钙化 囊肿 结节

一、症状

包囊发生于皮下组织时主要表现为结节,可有豌豆至粟子或更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可游动,无自觉症状,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改变。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还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

囊尾蚴死后可钙化,通过放射显影术可证实,囊肿触诊有波动,穿刺时抽出透明白色乳状液体。包囊数目不定,可由数个至数百个,经过缓慢,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大加多。部位不定,多见于躯干、上肢,亦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引起相应的症状。

二、诊断

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活组织检查。有肠绦虫病史,或粪便中发现绦虫虫卵或孕节。

一、发病原因

是因为猪肉绦虫的幼虫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人食用未煮熟的囊虫寄生的猪肉或被虫卵污染的生水或食物、蔬菜,在胃肠道内孵化成为六钩蚴,经淋巴或血行播散全身,发育成囊虫,形成本病。包囊发生于皮下组织时主要表现为结节,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

严格执行肉类检查制度和饮食卫生,对肉类加工人员及畜牧饲养人员,加强教育,注意灭虫、消毒工作。

1.粉瘤 少数孤立,性质柔软,无波动现象,内含固体物质。

2.汗囊瘤 成自单层结体组织膜,内含淡黄色液体,系汗液潴留所致,活检易于辨别。

3.神经纤维瘤 较柔软,有细茎连于神经,常伴发色素性母斑、局部色素沉着及雀斑等,检查不见包囊及幼虫。

皮肤猪囊尾蚴病最好吃哪些食物:可以多吃点蔬菜水果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不吃生肉,不生吃蔬菜。忌辛辣刺激食物,忌发物。如鱼、虾、蟹、公鸡、牛肉、海鲜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致敏因素,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能使炎症加重,需要注意少吃或者避免食用;忌肥腻厚味食物,如猪肉特别是肥肉等高脂肪类的食物。

心包囊肿,脑猪囊尾蚴病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