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肠梨形鞭毛虫病(贾第虫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水样便 消瘦 恶臭便
?  肠梨形鞭毛虫病(giardiasis),是由梨形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所致的腹泻、消瘦、营养吸收不良性疾病,遍及世界各地,温暖潮湿地区尤为普遍,全世界感染率1%~30%,儿童感染率更高,达50%~70%,在我国分布亦甚广泛,多数是散在发病,但在特殊情况下,常因旅游而感染贾第虫病造成暴发流行,故有“旅游者腹泻”之称。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水样便 消瘦 恶臭便

    一、症状

梨形鞭毛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空肠可引起腹泻,最常见于2~10岁儿童,特别是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于小儿,是慢性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病,主要通过水传播,临床大多为无症状感染;成为带虫者,有出现轻微症状者,亦有出现严重症状者,潜伏期约为1~2周,最长者45天。

肠梨形鞭毛虫感染后症状的轻重,与虫株毒力和人体状况有关,当受染者胃酸缺乏和全身性免疫球蛋白低下时易发病。病变部位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有的仅为无症状带虫者,有的则可导致严重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根据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感染者常表现为爆发性腹泻、水样便、恶臭、血便及粘液便少见,可与阿米巴和细菌性痢疾鉴别。大便每日3~10次或更多,伴上腹部或脐周疼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明显。

  2)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者,表现为间歇性稀便,持续数月或数年。儿童久病不愈可致营养不良、贫血、发育障碍等。如寄生在胆道系统,可出现胆囊炎或胆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小儿肠梨形鞭毛虫病并不少见,但因其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常易误诊和漏诊。

一、发病原因

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携带包囊者,往往一人带包囊全家感染,国内外均有记载。包囊是传播的主要环节,人因吞食被包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包囊在外界抵抗力较强,从冷冻蚀刻复形法的透射电镜观察,将包囊壁劈开,显示囊壁内千余层板状膜结构所组成,表明包囊在外界具有很强的自身保护作用。包囊在潮湿的粪便里能存活3周,在水里能存活5周,在经氯化消毒后的水里也可活2~3天,但在50℃或干燥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包囊在苍蝇消化道可活24小时,在蟑螂消化道内经12天仍有活力。由于粪便中包囊的数量大,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强,感染方式简单,故本虫流行分布广泛。有人报告,在美国发现水獭可带包囊,并发现牛、马、羊、狼和犬等也有此虫,在流行病学上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应予以重视。

梨形鞭毛虫是通过“粪-口”感染的,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水源污染:贾第虫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在标准浓度下对包囊并无杀灭作用,臭氧和卤素对包囊虽有轻度杀伤力,但为消毒而溶于自来水的绿气浓度达不到杀死包囊的目的。所以生饮自来水是不可靠的。水源的污染主要来自人、动物的粪便和污水,自来水管因日久失修造成的与污水管相互沟通,或因管壁渗漏将污水吸入管内也是造成包囊污染的原因。

2.不正常的性行为:这种传播方式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同性恋者的肛交方式,常导致包囊的间接“粪-口”感染。

3.食物污染:食物的污染主要来自食物的加工者或管理者中,有人是贾第虫的携带者。此外,在儿童中间相互分享贾第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果。

二、发病机制

滋养体主要寄生人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但有时也有胆囊内,利用吸盘吸附于肠壁,以纵二分裂法繁殖。在某种不利情况下,包囊开始出现于回肠之下段及大肠。在囊壁内虫体分裂为2个,但有时也进行复分裂。一般在硬度正常的粪便中只能查到包囊。滋养体可在腹泻时发现。感染方式主要是因为吞食成熟四核包囊,被吞食的包囊经胃酸作用,在十二指肠脱囊而成滋养体,包囊的抵抗力很强。据统计,一次腹泻粪便中滋养体可超过140亿个,在一次正常粪便可有包囊3亿个,另有人统计一昼夜可排包囊9亿个。

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卫生习惯,注意饮食管理,加强粪便管理,积极治疗患者及携带者,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

本病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相鉴别,如细菌性腹泻,阿米巴肠病等。

1.急性期症状酷似急性病毒性肠炎,细菌性痢疾

2.由细菌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物中毒,急性肠阿米巴病,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旅游者腹泻”应与之进行鉴别

3.肠阿米巴病不应忽视,因阿米巴病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容易反复发作,肠道症状或痢疾样腹泻轻重不等故对肠道紊乱或痢疾样腹泻而病因尚未明确,或经磺胺药、抗生素治疗无效应疑为本病

确诊前做粪便检查:⑴活滋养体检查法;⑵包囊检查法。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慢性阑尾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