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结核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骨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 多发人群:青壮年
- 典型症状:发烧
一、骨与关节结核症状:
1.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一般为慢性发病过程,多为低热,消瘦等症状,如合并感染,可有高热,伤口流脓等。红血球沉降率多增速。
2.局部症状:
发展缓慢,早期多为偶然的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并转为经常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有压痛,疼痛可放散至其它部位,如髋关节结核疼痛常放散至膝关节。因活动时疼痛而有肌痉挛,致使关节的自动和被动活动受限,持久性肌痉挛可引起关节挛缩或变形,患肢因废用而肌肉萎缩。在晚期因骨质破坏,或骨骺生长影响,形成关节畸形、病理脱臼或肢体短缩等。在脊椎结核因骨质破坏椎体塌陷及脓肿、肉芽组织形成,可使脊髓受压而发生截瘫。脊椎结核和其它关节结核常有寒性脓肿,如穿破可合并感染使症状加重,形成窦道伤口长期不愈。
二、诊断:
根据病史、结核接触史及上述全身和局部症状进行诊断。因病程缓慢,应注意早期确诊。
骨与关节结核病因:
本病多继发于肺或肠结核,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经血液侵入关节或骨骼,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繁殖形成病灶,并出现临床症状。 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
一、预防:
骨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成人劳动力及生活质量影响明显。对有肺结核、消化道结核病例应正规、全程应用抗痨药;积极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卫生医疗部门应形成强有力监控体系,做好预防、隔离工作,对广大农村地区更应高度重视,加大普查、防治力度。对骨关节结核患者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既能治愈结核病变,又能保留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关节功能,在儿童还能保证患肢的正常发育。
二、其他注意事项:
本病根据病情的发展,可以并发各样的损伤:
1)骨与关节结核基本上是继发性的。其原发病灶常常是肺结核和肠结核。若在原发病期间,人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治疗恰当就可避免产生骨与关节的结核病变。
2)治疗不当时可以导致进入单纯结核的阶段(包括单纯骨结核、滑膜结核)在患病期间具有一定抵抗力、治疗恰当,多可保留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关节功能。
3)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又进入了全关节结核阶段。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关节功能丧失,严重者需要采用截肢而造成终身残疾。
骨与关节结核鉴别:
1、与化脓性椎间盘炎的鉴别:
化脓性椎间盘炎临床上可有腰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的表现,发病较急,CT 片上较早出现椎间隙狭窄,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X线平片可见化脓性病变的硬化及吸收,脓肿多局限于椎体两侧,钙化较少。脊柱结核一般呈长期和隐匿性的病程,硬化改变较椎间盘炎少且程度轻。
2、与脊柱转移瘤的鉴别:
脊柱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一般有原发病灶,病变椎体破坏常呈跳跃性,附件多受累,椎间隙基本正常,椎旁无脓肿、死骨形成,病椎旁软组织肿块较局限。CT 对干酪样物质钙化和残留骨片及死骨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测量多个CT 值,结核干酪样钙化的CT 值高于残留骨片和死骨,可能会有所帮助。
3、与脊柱真菌感染的鉴别:
椎体及椎间盘的真菌感染可能侵及临近的肋骨头,常提示诊断。隐球菌性骨髓炎很少发生在脊柱,而且骨髓腔蔓延及脓肿也很少显示。在椎体骨溶解区域可显示“肥皂泡”样改变,其椎旁脓肿可发生在后纵韧带下方,比结核形成的脓肿要小,棘突和肋骨头也易受累,驼背畸形很少见。
4、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骨关节结核还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少见的肿瘤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手、足小关节,关节受累常为对称和多发,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的不同有助于鉴别,单关节的侵犯和隐匿性的发病过程应怀疑结核。对于不典型病例,影像学鉴别有困难的,应尽早选择病灶穿刺活检,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的。
一、骨与关节结核食疗
1、 白萝卜5000克,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去渣,继续熬至黑色膏药样即可。
2、 藏红花60克;丁香花30克,加水1500毫升,熬至 500毫升,与萝卜膏合并一起再熬至膏花状,盛于瓷罐内、封严口,埋于地下1米,6个月后即可使用。用时将膏药摊于布上贴患处,或填充空洞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3、 三七丹参粥用法:三七10-15克,丹参15-20克,鸡血藤30克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取浓汁,再把粳米30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药汁,共煮片刻即成。每次随意食用,每日1剂。
二、骨与关节结核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 宜多吃含维生素 A ,维生素 B 和 C 的食物。
2、 多吃绿叶蔬菜、水果以及杂粮,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3、宜多吃海产品,如紫菜,深海鱼,对虾等。
三、骨与关节结核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应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辛燥生痰之食物。
2、禁烟酒。
3、 忌食油炸、油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