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遗传性畸形性软骨发育不良,骨干续连症)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明显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1。
- 典型症状:软骨内骨化 骨外团块 肌痛
一、症状
男性多见,有显著的家族遗传病史。所有的软骨内化骨的骨骼均可发病,其中以四肢长管骨的干骺端最多见。常对称性发生,下肢发病多于上肢,下肢以膝关节周围骨骼最多。早期肿瘤小常无症状,一般在儿童和青春期由于骨赘增生成肿块、发生畸形、压迫附近软组织而疼痛时方被注意而发现。肿瘤在关节附近可影响关节功能,压迫神径时(特别是腓总神经)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在儿童早期就可发现,到青少年时,前臂可发生弓形畸形,手向尺侧偏斜,有时可有骨盆和胸廓变形。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
(1)由于先天性胚浆缺陷。
(2)由于骨骺板的错置移位。
(3)从骨膜内层的残余幼稚细胞或化生而成的软骨细胞逐渐生长而形成骨赘。
(4)由于骨膜生长不完全,不能约束骺软骨的增生,引起软骨的畸形成骨赘。
(5)由于在骨骼在长过程中干骺失去共塑形的能力,使干骺增宽并连续增殖而形成骨赘, 近年有人认为,本症与酸性粘多糖的代谢紊乱有关,Solomon[9]发现,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的患儿尿内排泄的酸性粘多糖量增多,但成年病员的排泄量却正常,他认为儿童排泄量之所以增多是由于体内有大量软骨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软骨瘤成熟,软骨成分减少,酸性粘多糖的排泄必然也随之而减少。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应与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相鉴别:
软骨肉瘤在x线照片上的显影颇不一致。有时长骨的干骺端被肿瘤组织破坏而呈透明的假囊肿样,囊内散在少许钙化点和骨化。有时瘤组织所产生的大量棉絮状钙化块遮蔽着被破坏的骨缺损处,而形成致密的钙化阴影。骨软骨瘤的恶变起始于肿瘤的软骨帽和其纤维包膜(参阅骨软骨瘤),软骨细胞分裂和软骨钙化作用骤然增加,以致在x线照片上发现多量如棉絮状不规则的钙化点,散在于骨软骨瘤远端周围的软组织肿块中。放射样的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则不多见,有时或可发现骨膜三角。当软骨瘤恶变时,骨内的溶骨性阴影增大,钙化点增多,聚集成堆。肿瘤组织有时穿透皮质骨,在软组织中发展并形成钙化阴影。皮质骨外可能发生日光放射样骨膜新生骨反应。
纤维肉瘤在个别病例中,显示钙化影。病变可能侵蚀其附近的骨骼。动脉造影,CT和MRI等检查所显示的特征与其他类型的大部分肉瘤相似。
可在饮食方面做些调整:
1. 维持理想的体重;
2. 摄入多种食物;
3. 每天饮食中包括多种蔬菜和是水果;
4. 摄取更多的高纤维食物(如全谷麦片、豆类、蔬菜、水果);
5. 减少脂肪总摄入量;
6. 限制酒精类饮料的摄取;
7. 限制腌制、熏制、及含亚硝酸盐类食品的摄入。
骨肿瘤患者以抗骨肿瘤食品为首选,可选用山羊血、小麦麸、蟹、水苋菜、羊肉、油菜籽、沙枣、海参、牡蛎、别价、龟、沙虫、香芋、栗子、野葡萄、鹿血等。
骨肿瘤患者应对症选用止痛、消肿及防护化疗、放疗反应的食品,如芦笋、獭肉、藕、蟹、海龟、海蛇、磁鼓、山楂、核桃、猕猴桃、银耳、香菇、大头菜、花粉、蜂乳等。
骨肿瘤饮食禁忌:患者应该禁忌暴饮暴食和过分吃油腻之品;少用油煎、熏、烤、盐腌制食品; 还应禁烟、酒、辛辣抚慰及霉变食物。但骨髓瘤患者有肾损伤者,应该采用低盐、低蛋白饮食;若伴发真性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时,应禁食花生、葡萄等增加凝血功能的食品。
食疗方:
(一)原料:乌鸡1只,生地黄30g,饴糖50g。
制法: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将地黄与糖相和匀,入鸡腹中,放于铜器中,复置甑中,将鸡蒸到约1小时左右即可。不用盐、醋。只吃鸡肉,吃完之后,再喝鸡汤即可。
功效:适用于骨肿瘤热毒津枯疼痛者。
(二)原料:生川乌头5g,粳米100g,姜汁5ml,蜂蜜适量。
制法:川乌头捣碎,碾极细粉末,先煮粳米为粥,煮沸后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1-2沸即可。
功效:适用于骨关节肿瘤寒性疼痛者。对热性疼痛、癌性发烧者忌服。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