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皮脂腺癌(睑板腺癌,麦氏腺癌)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眼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老年男性患者
- 典型症状:囊肿 黄色结节 结节 眦部缺损或眦缺损 眼袋
一、症状
皮脂腺癌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疾病初期为眼睑内坚韧的小结节,与睑板腺囊肿相似。以后病变逐渐增大,睑板呈弥漫性斑块状增厚,睑结膜相对处呈黄色隆起。大多数为单个病变,少数为多中心性。病变早期为小的、无痛性硬结位于睑板内或近睑缘处,缓慢长大,皮肤无溃烂。来自Zeis腺者位于睑缘部灰线前小黄色结节,类似霰粒肿,部分病例结膜可见黄色肿瘤组织或呈菜花状,随后结节肿大可呈分叶状肿块;少数病例睑缘增厚、溃烂,临床酷似睑缘炎或结膜炎或乳头状瘤及其他癌等。如起自皮脂腺,则在睑缘呈黄色小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眼睑沉重感,但当睑结膜受累时,可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表现为乳头状结膜炎。由于病变早期常被误诊为睑板腺囊肿或睑结膜炎,因此治疗不及时,容易复发。病程平均为1年,可转移到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大约5%病人可转移肝、肺、纵隔等部位,亦可扩散至眶内。
二、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怀疑本病,但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疑为皮脂腺癌者,应取切除的新鲜组织,冷冻切片,用苏丹Ⅲ染色,阳性者可助诊断。
一、发病原因
其原因不明。
二、发病机制
长期的眼睑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等刺激因素等可促发肿瘤的形成。肿瘤的发生源于腺体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导致其生物学行为改变,形成自主生长的新生物。与致瘤因素导致的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
对长期眼睑皮脂腺炎症,尤其是中老年病人应及时进行局部活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本病临床上应与以下眼病鉴别:①霰粒肿,常见于儿童或青年,睑结膜面为紫红色,而非黄色颗粒样组织;②麦粒肿,病程很短,有急性炎,红、痛等症状,一般在数天内穿破流脓;③一般性睑缘结膜炎,睑缘结膜增生、浸润不明显,睑结膜面无黄色颗粒样组织。皮脂腺癌可引起单侧慢性睑结膜炎,故对中、老年人,眼睑结节或非典型睑缘结膜炎,应及时切除活检。
病理学诊断应鉴别的是:①鳞状细胞癌,分化好者可见细胞间桥,角化不良细胞和角珠等,无皮脂腺样细胞;②基底细胞癌,起源于表皮的基底样细胞,无皮脂腺样细胞,异型性较小,核分裂少;③原位癌,起源于表皮内的棘细胞,并非皮脂样细胞。
注意吃结清淡的食物,不要吃过于刺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