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松毛虫皮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关节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壮年
  • 典型症状:关节肿痛 水肿 蚊虫刺咬炎症 皮肤搔痒 斑丘疹
  松毛虫皮炎(dendrolimus dermatitis)是接触松毛虫体上的毒毛引起的急性皮炎,常伴有关节损害。此外尚可见有肿块、耳郭炎及眼炎。
典型症状:关节肿痛 水肿 蚊虫刺咬炎症 皮肤搔痒 斑丘疹

一、症状

患者多见于参加农、林业劳动的青壮年,主要表现为皮炎、关节炎,此外尚可见有肿块、耳郭炎及眼炎。

皮炎:接触毒毛后,数分钟内即感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皮损多发于颈项、肩、胸背及四肢屈侧等处。经治疗后,约2~3个月即痊愈。

关节炎:一般在接触后数月内即可出现,也可长到10~20天才出现。以跖、指、膝、腕、肘、踝等露出部位关节多见。具有单侧性,仅1~2个关节被累。受累关节肿痛明显,功能受限。一般1~2周可消退,部分患者亦可迁延数月之久。少数可反复发作,形成关节畸形。病重者可伴有低热。

肿块:多发于四肢及手足等接触部位。局部软组织和肌腱形成肿块,数目多为一个,逐渐肿大,软化,有波动。穿刺可有血性渗出液或脓液,以后自行溃破自愈,病程1~2个月,亦有迁延更久者。以上3种损害可单发,亦可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

少数患者可出现耳郭炎、眼炎,耳郭炎愈后可遗留萎缩畸形,眼炎为可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严重者可致失明。

二、诊断

有接触松毛虫毒毛,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史,接触毒毛后,数分钟内即感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皮损多发于颈项、肩、胸背及四肢屈侧等处。即可诊断。

一、发病原因

松毛虫属鳞翅目叶科(Lasiocam pidaae),其幼虫及其蜕皮、茧上均有大量毒毛,人体接触后即可致病。此外,亦可通过接触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人体接触后即可致病。数分钟内即感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皮损多发于颈项、肩、胸背及四肢屈侧等处。此外,亦可通过接触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而致病。据国内调查资料,死虫比活虫的毒毛毒性更强。

发动群众,扫除卵块和茧,捕捉幼虫,诱杀成蛾,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利用天敌(赤眼蜂、红头小茧及燕、莺等鸟类)。合理混植。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接触毒毛。

本病的发病与松毛虫繁殖消长时间一致为4~5月、7~8月及10~11月,尤其以后者多见,多见于种植马尾松的丘陵地带患者多为山区、半山区农民和林场工人。多见于参加农林业劳动的青壮年。有接触松毛虫毒毛,被毒毛污染的杂草,肥料或水源史的人群,接触毒毛后,数分钟内即感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皮损多发于颈项,肩,胸背及四肢屈侧等处,即可诊断。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为主,戒除烟酒、咖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跖趾关节痛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