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小儿慢性肾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少尿 蛋白尿 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 管型尿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的疾病。病程超过1年的肾小球肾炎,伴有肾功能减退和(或)高血压及贫血者,称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照全国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的建议,将病程超过1年,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和(或)持续性高血压,预后较差的肾小球肾炎,称为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典型症状:少尿 蛋白尿 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 管型尿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一、症状

凡肾炎病史超过1年,伴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贫血者,即可做出临床诊断。肾活检可以确诊并可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出现高血压、贫血,以致肾功能衰竭,并发展成尿毒症,心衰等。临床表现

1、基本表现: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2、早期表现:可由乏力、疲惫、腰背酸痛、纳差。

3、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随病情发展,逐渐恶化,最终可发展成尿毒症。

二、诊断

以临床表现分类一般分为普通型、肾病型及高血压型。

1、普通型

一般表现:以苍白、乏力、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等。

特异性表现:程度不等的水肿,高血压、贫血、尿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夜尿增多,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尿浓缩功能受损(肾功能减退)。

2、肾病型

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称为肾病型。

3、高血压型

严重高血压为主要症状者为高血压型。

按病理类型分类

4、膜增生性肾炎

女多于男,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多发该病。

本病临床表现为:

(1)、补体(C3)低下,故又称低补体肾炎。

(2)、贫血较重。

(3)、出现血浆蛋白的降低和高脂血,但程度逊于微小病变。

(4)、早期有高血压、肾功能减退(预后差)。对常规皮质激素治疗常不敏感,有时还发生高血压脑病。

(5)、病程迁延,虽间断临床症状好转,大多最终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本病起病方式:

(1)、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水肿、高血压。

(2)、肉眼血尿,反复发作。这两种病症常以非特异上呼吸道感染为发作之先导。

(3)、肾病综合征起病。

(4)、少数是尿异常(蛋白尿和(或)血尿),全身症状尚不明显。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临床表现

(1)、多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血脂症)、血压高、血尿和血肌酐增高;。

(2)、多数见血尿及氮质血症。

(3)、病程一般为进行性恶化,恶性型患儿可于数月至3年内肾功能衰竭,此类病理上常属萎陷型改变者。肾移植后20%~30%病例于移植肾上复发。

起病方式

(1)、多数以肾病综合征起病,部分为无症状蛋白尿。

(2)、肾病者多因激素耐药或初为激素敏感,多次复发后转呈激素耐药。

6、膜性肾病

临床表现

(1)、小儿少见为原发性者,多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为无症状蛋白尿。

(2)、常伴镜下血尿。

(3)、早期一般不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预后在小儿较成年者相对好。

7、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

(1)、多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2)、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剧加重。

部分有急性肾炎史,其后或迁延不愈,或经无症状阶段然后又发,也可隐匿起病,多表现为迁延性肾炎。

8、系膜增生性肾炎

临床表现:多表现为肾病综合证,也可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

起病方式:临床上或为急性肾炎后迁延不愈,或为血尿和(或)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起病。

一、发病原因

慢性肾炎早期可见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膜性肾病等。慢性肾炎发展至晚期时,肾组织严重破坏而失去功能。慢性肾炎包括了多种病因和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

本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类。

 1、原发性

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炎症进展,终于进入慢性肾炎阶段。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肾炎表现,症状隐匿,但炎症缓慢进展,若干年后成为慢性肾炎。

2、继发性

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3、遗传性

遗传性肾炎、多囊性肾病等。

二、发病机制

多属于免疫学发病机制,大部分属免疫复合物疾病,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复合物。

1、补体活化引起组织损伤可参与肾脏炎症病变。

2、感染反复发作,机体有内在的免疫缺陷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某些型别(如HLA-A10、A2、Bw35等)与慢性肾炎有关。

起病后的不断和持续进展的原因可能是:

(1)、原发病持续性活动。

(2)、肾小球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即无病变的健存肾单位处,肾小球局部有代偿性高灌注、高滤过改变,终而致成硬化。

(3)、持续蛋白尿致肾小球系膜吞噬清除功能长期负荷过重,可致肾小管及间质病变。

(4)、高血压对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影响。

上述诸多因素会导致更多的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直至发展为尿毒症。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预防

预防原发性慢性肾炎根本的是防治链球菌(化脓性球菌)感染。除此之外平日还应加强锻炼身体,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若出现感染症状,则应该马上进行检查(感染后2~3周时应检尿常规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彻底治疗,以免发展成慢性肾炎。针对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慢性肾炎(如过敏性紫癜等)应及时进行积极治疗,以免发生慢性肾炎。”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鉴别

本病病因因与原发、继发或遗传性肾炎相鉴别,同时应与下列几种疾病鉴别:

1、慢性泌尿道感染,特别是肾盂肾炎(伴有乏力、食欲不振、腰酸痛,可有低热或无发热)。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与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有血尿、蛋白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鉴别。

3、慢性肾炎普通型需与慢性肾盂肾炎(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鉴别。

4、慢性肾炎肾病型及高血压型(除慢性肾炎的症状外还伴有显著的高血压),鉴别继发性和遗传性慢性肾炎。

5、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或畸形,伴或不伴有感染。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饮食

1.选用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肉类等,以补充排泄损失。

2.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的食物。

3.水分不需限制,可饮用橘汁、西瓜汁、橙汁、果子水和菜汁等,以利尿消肿。

4.根据‘肾功改变情况限制蛋白质,食盐和水分,少尿者还应限制高钾饮食。

5.对有贫血的病例,应选用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如动物肝、牛肉、蛋黄及绿叶蔬菜等。

贫血,高血压,尿毒症,心力衰竭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