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小儿慢性肾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肾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少尿 蛋白尿 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 管型尿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一、症状
凡肾炎病史超过1年,伴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贫血者,即可做出临床诊断。肾活检可以确诊并可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出现高血压、贫血,以致肾功能衰竭,并发展成尿毒症,心衰等。临床表现
1、基本表现: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2、早期表现:可由乏力、疲惫、腰背酸痛、纳差。
3、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随病情发展,逐渐恶化,最终可发展成尿毒症。
二、诊断
以临床表现分类一般分为普通型、肾病型及高血压型。
1、普通型
一般表现:以苍白、乏力、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等。
特异性表现:程度不等的水肿,高血压、贫血、尿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夜尿增多,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尿浓缩功能受损(肾功能减退)。
2、肾病型
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称为肾病型。
3、高血压型
严重高血压为主要症状者为高血压型。
按病理类型分类
4、膜增生性肾炎
女多于男,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多发该病。
本病临床表现为:
(1)、补体(C3)低下,故又称低补体肾炎。
(2)、贫血较重。
(3)、出现血浆蛋白的降低和高脂血,但程度逊于微小病变。
(4)、早期有高血压、肾功能减退(预后差)。对常规皮质激素治疗常不敏感,有时还发生高血压脑病。
(5)、病程迁延,虽间断临床症状好转,大多最终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本病起病方式:
(1)、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水肿、高血压。
(2)、肉眼血尿,反复发作。这两种病症常以非特异上呼吸道感染为发作之先导。
(3)、肾病综合征起病。
(4)、少数是尿异常(蛋白尿和(或)血尿),全身症状尚不明显。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临床表现
(1)、多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血脂症)、血压高、血尿和血肌酐增高;。
(2)、多数见血尿及氮质血症。
(3)、病程一般为进行性恶化,恶性型患儿可于数月至3年内肾功能衰竭,此类病理上常属萎陷型改变者。肾移植后20%~30%病例于移植肾上复发。
起病方式
(1)、多数以肾病综合征起病,部分为无症状蛋白尿。
(2)、肾病者多因激素耐药或初为激素敏感,多次复发后转呈激素耐药。
6、膜性肾病
临床表现
(1)、小儿少见为原发性者,多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为无症状蛋白尿。
(2)、常伴镜下血尿。
(3)、早期一般不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预后在小儿较成年者相对好。
7、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
(1)、多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2)、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剧加重。
部分有急性肾炎史,其后或迁延不愈,或经无症状阶段然后又发,也可隐匿起病,多表现为迁延性肾炎。
8、系膜增生性肾炎
临床表现:多表现为肾病综合证,也可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
起病方式:临床上或为急性肾炎后迁延不愈,或为血尿和(或)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起病。
一、发病原因
慢性肾炎早期可见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膜性肾病等。慢性肾炎发展至晚期时,肾组织严重破坏而失去功能。慢性肾炎包括了多种病因和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
本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类。
1、原发性
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炎症进展,终于进入慢性肾炎阶段。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肾炎表现,症状隐匿,但炎症缓慢进展,若干年后成为慢性肾炎。
2、继发性
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3、遗传性
遗传性肾炎、多囊性肾病等。
二、发病机制
多属于免疫学发病机制,大部分属免疫复合物疾病,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复合物。
1、补体活化引起组织损伤可参与肾脏炎症病变。
2、感染反复发作,机体有内在的免疫缺陷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某些型别(如HLA-A10、A2、Bw35等)与慢性肾炎有关。
起病后的不断和持续进展的原因可能是:
(1)、原发病持续性活动。
(2)、肾小球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即无病变的健存肾单位处,肾小球局部有代偿性高灌注、高滤过改变,终而致成硬化。
(3)、持续蛋白尿致肾小球系膜吞噬清除功能长期负荷过重,可致肾小管及间质病变。
(4)、高血压对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影响。
上述诸多因素会导致更多的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直至发展为尿毒症。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预防
预防原发性慢性肾炎根本的是防治链球菌(化脓性球菌)感染。除此之外平日还应加强锻炼身体,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若出现感染症状,则应该马上进行检查(感染后2~3周时应检尿常规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彻底治疗,以免发展成慢性肾炎。针对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慢性肾炎(如过敏性紫癜等)应及时进行积极治疗,以免发生慢性肾炎。”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鉴别
本病病因因与原发、继发或遗传性肾炎相鉴别,同时应与下列几种疾病鉴别:
1、慢性泌尿道感染,特别是肾盂肾炎(伴有乏力、食欲不振、腰酸痛,可有低热或无发热)。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与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有血尿、蛋白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鉴别。
3、慢性肾炎普通型需与慢性肾盂肾炎(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鉴别。
4、慢性肾炎肾病型及高血压型(除慢性肾炎的症状外还伴有显著的高血压),鉴别继发性和遗传性慢性肾炎。
5、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或畸形,伴或不伴有感染。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饮食
1.选用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肉类等,以补充排泄损失。
2.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的食物。
3.水分不需限制,可饮用橘汁、西瓜汁、橙汁、果子水和菜汁等,以利尿消肿。
4.根据‘肾功改变情况限制蛋白质,食盐和水分,少尿者还应限制高钾饮食。
5.对有贫血的病例,应选用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如动物肝、牛肉、蛋黄及绿叶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