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发烧 烦躁不安 继发感染 表皮全层坏死及表皮下大疱 吞咽困难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是一类伴有多系统损害的重症皮肤病.受损面积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的药疹。
典型症状:发烧 烦躁不安 继发感染 表皮全层坏死及表皮下大疱 吞咽困难

一、症状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 为最重型药疹,一般均在急诊中先见到。

1.引发药物 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酚酞,青霉素,四环素,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2.临床表现 起病急,伴有高热、烦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皮肤表现为表皮全层坏死及表皮下大疱形成。开始时为大片鲜红斑片,继而紫褐色,1~2天内斑上出现大疱并扩展,副合成几十厘米大小,呈现出多数平行性条状绉纹。大疱极易擦破而出现大片糜烂,类似Ⅱ度烫伤。Nilolsky征(十),同时,口、眼、鼻、上呼吸道、阴部、食管处粘膜,可广泛受累。粘膜脱落后出现大片糜烂面。疼痛极著。体温常持续在40℃上下,历2~3周不退。心、肾、肝、脑亦常受累。预后严重,病死率25%~50%。多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3.鉴别诊断 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相鉴别。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一、病因

1、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

2、多为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酚酞,青霉素,四环素,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3、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药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必须注意:

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2.用药应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并争取确定致敏药物。

3.应用青霉素、血清、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阳性者不可用该药治疗。作皮试前,应备有急救药物,以应急需。目前国家规定皮试液浓度为青霉素500u/ml,链霉素5mg/m1,普鲁卡因0.25%,破伤风抗毒素1 :10,用量均为0.1m1。

4.已确诊为药疹者,应将致敏药物记入病历并嘱病人牢记,每次看病时应告诉医生勿用该药。

1、鉴别

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相鉴别。

1、药疹吃哪些对身体好?

(1)多饮茶水或清淡饮料。。

(2)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

(3)感染宜吃荠菜、螺蛳、针鱼、泥鳅、鲥鱼、金针菜、油菜、芋艿、绿豆、赤豆、马兰头。

2、药疹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温热辛燥的食物,如辣椒、桂皮生、姜、羊肉等。

(2)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3)忌公鸡、鹅等发物。

(4)瘙痒严重时忌海鲜及刺激、致敏食物。

(5)溃疡、出血忌温热性食物:羊肉、韭菜、姜、胡椒、桂皮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药疹,皮肤病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