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肥胖病(德尔肯病,痛性积脂病)
- 挂号科室:皮肤科门诊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病年龄多为30~50岁、即育龄妇女
- 典型症状:衰弱 抑郁 肥胖并痛性结节或脂肪块 青春期肥胖 无力
痛性肥胖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1.本病女性患者占绝大多数,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即育龄妇女,常伴停经过早、性功能早期减退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在肥胖基础上出现痛性结节或脂肪块,大小不等,脂肪多沉积于躯干、颈部、腋部及腰臀部,分布不对称。早期脂肪结节柔软,晚期较硬。随着脂肪结节增大,疼痛也随之加重,同时出现麻木、无力及发汗障碍等。
2.疼痛性质为针刺样或刀割样剧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沿神经干可有压痛。常伴关节痛,全身性衰弱是突出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3.本病呈慢性进展,常于后期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和智力减退等,以及精神衰退,并有逐渐发展成痴呆的趋势。
二、诊断
在肥胖基础上出现特有的疼痛性脂肪结节,根据发病年龄及性别可诊断。
痛性肥胖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可能与代谢障碍有关。也有报道认为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但尚未阐明。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明,过去曾认为与下丘脑及内分泌障碍有关,但Pimenta等(1992)研究证实,本病患者垂体、肾上腺、甲状腺及性腺分泌功能正常,发现病人存在周围性胰岛素抵抗现象,对糖的摄取和氧化正常,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低下,缺乏胰岛素抗脂肪溶解作用,故认为本病可能与代谢障碍有关。可能因异常脂肪堆集影响皮神经而引起局部疼痛,也可因皮神经变性而导致痛觉减退。另有文献认为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但尚未阐明。
痛性肥胖病预防
1、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年龄不同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既要满足生理需要,又不能睡眠太多。
2、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一定作用。
痛性肥胖病鉴别诊断
一、鉴别
1.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nodular febrile nonsuppurative panniculitis) 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全身有散在的皮下结节,但无自发疼痛,皮肤颜色正常或呈红色、褐色或紫红色,绝大部分患者有发热,且常伴随皮损同时发生。病理表现主要是皮下脂肪的炎性反应及脂肪变性、坏死等。
2.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患者的皮肤常可见许多牛奶咖啡样斑,组织病理学活检证实为神经纤维瘤即可确诊。
3.多发性血管脂肪瘤 表现为触痛明显,很少有自发性疼痛,根据脂肪瘤的组织病理学活检即可明确诊断。
痛性肥胖病饮食保健
1、痛性肥胖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热量比较低、油性少的、定量的、口味较清淡的饭食。
2、痛性肥胖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少吃脂肪肥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