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心瘅(心热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心脏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 典型症状:心悸 胸闷 发烧 乏力 气短
  心瘅又名心热病。在《汉书·艺文志》之前已有心瘅之病名,因其《方技略》谓古代有“五脏六府瘅十二病方”,其五脏瘅中当有心瘅,可惜已佚。《外台秘要》卷四:“心瘅,烦心,心中热。”  心瘅指因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热)病类疾病。
典型症状:心悸 胸闷 发烧 乏力 气短

心瘅症状诊断

  1.起病前1~3周有发热、o因痛或腹泻病史;或原有心痹、先天性心脏病史,复患感冒、热淋,或因手术、器械检查后发病。

2.表现为胸闷,乏力,心悸,气短,多汗,或持续发热,消瘦,面色苍白,头晕,严重者可有唇甲青紫,烦躁不安等症状。

3.体检可有心脏扩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心音减弱,心律失常,心包摩擦音等;或见皮肤粘膜瘀点,杵状指(趾),脾肿大,原有心脏杂音性质改变,甚至出现新的杂音。

4.心电图有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有心脏扩大,甚至心包积液表现,或发现心脏赘生物。

心瘅疾病病因

心瘅指因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热)病类疾病。

心瘅鉴别诊断

  1.胸痹: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多具有发作性心胸疼痛,胸闷症状,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血脂多增高。

2.湿温[瘟]:

有持续发热,脘痞腹胀,苔腻脉缓,神情淡漠,蔷薇疹,脾肿大,白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效价增高等表现。

3.心痹:

常有关节肌肉酸胀疼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抗“O”增高等。

心瘅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充分休息和补充营养,急性期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后3~4周。注意防止反复感冒。

流感,小儿感冒,副流行性感冒,小儿流行性感冒,热带口炎性腹泻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