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纤维化综合征(多灶性硬化症)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输尿管,纵膈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30~70岁多见。
  • 典型症状:发烧 体重减轻 恶心 纵隔纤维化 肋骨痛
  纤维化综合征又称多灶性硬化症,系一种非感染性肉芽肿病。其特征为多器官系统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硬化,其中以输尿管周围纤维化所致肾盂积水为最常见,其次为纤维增生性纵隔炎和纤维硬化性胆管炎,也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统。本综合征可发生于数个器官系统,也可表现为一个器官受累。
典型症状:发烧 体重减轻 恶心 纵隔纤维化 肋骨痛

一、症状

1.腹膜后纤维化 疾病早期,腹膜后主动脉周围和肠系膜轻微慢性炎症浸润阶段,病人可无症状,诊断只能靠活检。随着纤维化的进展,可出现背部、两肋部疼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发热等,有时呈严重消耗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偶可危及生命。纤维化包块挤压腹膜后器官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如输尿管移位、梗阻,尿潴留。但输尿管病变引起的症状,直到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时才能被发现。纤维化过程可以在下腔静脉发生,但很少引起下腔静脉梗阻。消化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中上腹痛或全腹痛,偶尔可见胃肠出血、便秘或腹泻。腹部体检可触到包块。

2.纵隔纤维化 若纵隔和前纵隔胶原组织形成致密的纤维束,可压迫主动脉、气管和心包等,但主要表现是上腔静脉梗阻所引起的症状,即面、颈部、上肢和结膜出现肿胀充血,使这些部位出现非凹陷性水肿,颈部和上肢发生静脉扩张。

3.其他器官系统纤维化 本病的纤维化累及甲状腺,称里德尔(Riedel)甲状腺炎,主要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窒息感、吞咽困难或颈前部不适。体检时甲状腺大小正常或中度肿大,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甲状腺功能正常或低下。纤维化如累及眶内,形成眶内假性肿瘤,则可发生单侧眼球突出。

二、诊断

本综合征因缺乏定位性及特异性临床特征,故诊断较困难。只有通过肾盂造影或上腔静脉造影,才能获初步诊断,再行剖腹活检或开胸活检方能确诊。

一、发病原因

多数病例为特发性,少数病例为继发性。其病因有:①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甲基多巴、呋喃妥英等药物。②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③各种恶性肿瘤如淋巴性恶性肿瘤、消化道癌肿、肉瘤、类癌和乳腺癌等。④物理化学因素如电离辐射,吸入有害气体或酸、碱及有机溶剂。⑤近亲结婚。⑥特发性纤维化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有自身免疫、感染性变态反应和肿瘤抗原致敏学说等。

纤维化综合征病变组织增厚,触之有橡皮样感,以后腹膜为著,以骶骨岬处和直肠周围更甚,也可见于上纵隔和甲状腺等处。早期的病理改变为一种慢性炎症浸润,镜检有散在性脂肪小岛,周围有炎性浸润灶,内含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及小成纤维细胞,炎性灶间散在有脂肪组织炎。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典型肉芽肿性变,此时成纤维细胞增多更为明显,毛细血管增殖,胶原纤维形成,但炎性细胞减少,个别病例尚可出现血管炎改变,即中、小静脉壁内出现肉芽肿性炎症。后期病理改变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原来组织的细胞成分减少或缺乏,血管组织明显减少,偶尔可见有钙化。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生活环境空间,改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

2.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保持平衡心理,克服焦虑紧张情绪。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发病,有其他症候时要考虑是否与恶性肿瘤相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

本综合征需与布-卡(Budd-Chiari)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

1.布-卡综合征 为肝内静脉闭塞引起的躯干上部静脉曲张、腹痛、腹水。静脉曲张位下胸近剑突处,无颈部及上肢静脉曲张充盈,肝静脉造影显示肝内静脉闭塞。

2.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表现为下背部疼痛,晨起下背部僵硬,病变逐渐上行发展,最后出现脊柱后凸强直。X线检查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消失,前纵韧带钙化,椎体骨质疏松,最后出现竹节状脊柱。静脉肾盂造影无异常发现。

一、饮食保健:忌油腻,戒烟戒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眼球突出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