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颅内积气(外伤性气颅,外伤性颅腔积气)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成年人多见
- 典型症状:头痛 出汗异常 脑脊液鼻漏 颅内压增高 耳漏
一、症状
1.损伤本身所致的临床表现 脑脊液鼻漏或耳漏。
2.脑膜、脑受刺激表现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出汗,见于少量颅内积气。
3.张力性气颅 表现为头痛明显、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颅内大量积气时,脑受压可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严重时可以出现脑疝。
二、诊断
气颅早期较易遗误,诊断主要靠X线照片或CT扫描检查,当脑脊液漏病人头痛、恶心、呕吐迁延不愈,特别是张力积气颅表现时,应及时X线或CT扫描检查,即可确诊。
一、发病原因
外伤后颅内积气几乎均由开放性颅底骨折时气体从鼻旁窦或乳突气房进入颅内而致。气体可积聚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内或脑室内,多为单侧积气,往往伴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最常见的部位是前窝筛骨骨折造成额部硬脑膜下积气或局部脑内气囊肿,其次是因后筛窦或蝶窦骨折而致。另可见于其他开放性颅脑损伤时,气体由伤道直接进入颅内,形成硬膜下、脑内及脑室内积气。还见于颅脑损伤手术后,排气不彻底而形成术腔、硬脑膜下和硬脑膜外积气。
二、发病机制
空气入颅的机制与受损窦腔内气体压力骤然升高有关,如擤鼻、咳嗽或打喷嚏时,均可使空气压进颅内。但有时亦可因颅内压过低,源于液体动力学的影响在病人变换体位时,可将空气吸入颅内。另外,在开放性颅脑伤或火器性脑穿透伤时亦可使空气直接带入颅内,形成硬脑膜下、脑内及脑室内积气。通常颅内少量积气,临床上多无颅内压增高征象,主要表现仅有恶心、呕吐、头痛和出汗等刺激症状,如果同时伴有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则可出现脑膜炎症状。有时引起气颅的裂孔具有单向活瓣的特点使颅内积气量不断增加而成张力性气颅,临床上有颅内压力增高及脑受压的表现,严重时可引起脑疝。
本病为外伤性疾病,注意安全,小心开车,保持家居环境明亮,小心走路,看牢小孩子,避免外伤。
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脑穿透伤伴有颅内积气时,应一次彻底清创,排空积气,妥善修复硬脑膜,防止形成颅内积气。
一、鉴别:
气颅早期较易遗误,诊断主要靠X线照片或CT扫描检查,当脑脊液漏病人头痛,恶心,呕吐迁延不愈,特别是张力积气颅表现时,应及时X线或CT扫描检查,即可确诊。
一、食疗方:
1、外伤后颅内积气吃哪些什么食物对身体好?
饮食清淡,富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外伤后颅内积气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辛辣刺激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