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化脓性骨髓炎(附骨疽)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多见
  • 典型症状:寒战 剧痛 周身不适 高热 乏力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因各种感染因素造成的骨髓炎症。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
典型症状:寒战 剧痛 周身不适 高热 乏力

一、症状

化脓性骨髓炎急性期病人往往有发冷、发热,体温有时可高达40度左右。有病的部位出现疼痛,且逐步加剧,呈持续性剧痛,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和肢体活动障碍。如果此时治疗不彻底,即可转变成慢性骨髓炎。

慢性期病人,表现为“伤口多年来时发时愈”,这种伤口常常脓液不多,也没有明显疼痛,有时可能自己愈合,但间隔一定时期伤口又会红肿、疼痛,破溃后症状消失,反复发作,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有时会有小的碎骨片从伤口流出。X线摄片检查,需在发病10日后才能发现脓肿或骨质破坏的阴影,迟者发病四周后才能见到骨质破坏的表现,慢性期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以了解有无“死骨”和病变范围。

二、诊断

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要点

1、急性期(附骨疽)

(1)起病急骤,全身不适,高热寒战,汗出而热不退,食欲不振,尿赤便秘,甚则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患肢局部疼痛,皮红掀热,呈环形肿胀,活动受限。

(3)局部压痛明显,附近肌肉痉挛,关节屈曲,开放骨折则伤口化脓。

(4)X线照片检查:早期无骨质改变,发病2周后才出现轻度骨膜反应,3周后出现骨膜增厚,以后出现骨破坏、死骨和新生骨。

2、慢性期(附骨疽)

(1)有急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的病史。

(2)常有一个或多个瘘管,反复排出脓液或死骨。脓出不畅时,局部疼痛、肿胀、{热。

(3)形体消瘦,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自汗或盗汗,舌淡苔白,脉细弱。

(4)X线照片检查可见死骨、空洞和新生骨的包壳。

一、病因

致病菌感染(36%):

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一般致病菌由位于皮肤或粘膜处的感染灶,在原发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入血循环。而菌拴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在此沉积,引起感染。

局部外伤(25%):

局部外伤可能是诱因。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火器伤使软组织和骨质受到损伤和污染,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伤后,要及时进行清创预防感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伤口换药,保持引流,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对炸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必须彻底清创,不缝合伤口,以利引流。

对非火器伤骨折,如能及时进行清创,应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48小时,争取伤口一期愈合,使骨折转为闭合性。若感染已发生,应尽早扩大伤口,以利引流,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抗感染治疗。

还有主要是重视个人卫生勤洗澡防止皮肤疮疖的发生。

1.蜂窝组织炎:

(1)全身症状不一样。

(2)部位不一样。

(3)体征不一样,部分鉴别困难,可小切口引流,骨髓炎可发现骨膜下脓肿。

2.风湿病与化脓性关节炎:都是关节疾病,疼痛部位在关节,浅表关节可以迅速出现肿胀和积液。

3.骨肉瘤和尤文肉瘤:起病缓,以骨干居多,特别是尤文氏瘤,早期不妨碍临近关节活动,表面有曲张的血管并可摸到肿块,难鉴别的可行活检。

1、骨髓炎:患者在施治的早期强调并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因素食能提供最天然最易消化,最能直接吸收之营养素。如素食配制合理,人体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要素都非常丰富,足够人类机体的合理需要。因骨与软组织的修复又离不开维生素、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和具有保护作用的植物荷尔蒙、纤维质等。素食中所含碱性物质最丰富,如在体内最活跃的钙、钾等离子,水果之中含量很高。

2、忌大量吃肉,多食蔬菜水果。

骨折,贫血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