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挂号科室:皮肤科门诊
  • 发病部位:甲状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孕妇
  • 典型症状:甲状腺肿 紧张 心率增快 分娩后甲状腺肿大 甲亢危象
  妊娠期正常孕妇甲状腺发生很大的生理改变。由于胎盘产生hCG及绒毛膜促甲状腺素(hCT)使甲状腺活性增加;雌激素增加促进肝脏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TBG)增多且降解缓慢,使妊娠甲状腺增大,血管丰富,对碘摄取增多 ,约80%孕妇较非孕状态增大3倍。临床出现类似甲亢怕热、多汗、食欲增强、心率加快等高代谢状态。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两种。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多为Graves’病,主要由自身免疫过程和精神刺激引起,特征有弥漫性甲状腺肿和突眼。
典型症状:甲状腺肿 紧张 心率增快 分娩后甲状腺肿大 甲亢危象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诊断

     一、症状

临床具有典型的甲亢表现,如精神紧张,多汗,心悸,易疲劳,食欲亢进,体重下降,失眠,腹泻等。查体发现皮肤温湿、潮红、手指震颤、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心率增快,动脉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宽。

根据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妊娠期甲亢可分为三度:轻度,TT4最高水平<180.6nmol/L;中度,TT4最高水平>180.6nmol/L;重度,有甲亢危象,甲亢性心脏病、心衰、心肌病等。

临床多见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合并妊娠,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已在孕前诊断,妊娠期发现者较少。另外,由于妊娠期高代谢表现,如耐热力降低、焦虑、皮肤温湿、甲状腺增大及心动过速等表现可影响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识别。早孕期顽固性妊娠剧吐应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诊断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妊娠期Graves病的原因不清楚,可能与自体免疫紊乱有关。多发生在遗传学上易感的个体,有家族倾向,易发生在带有HLA-B8和-DW3单倍基因者中。

二、发病机制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预防

甲亢的发生率有所升高,应以预防为主:

①沿海地区应注意膳食中含碘食物,建议勿用高碘饮食,防止碘甲亢;

②内陆地区(缺碘地区)补碘日期应有限制,服用甲状腺片剂也应有时限;

③普查身体健康时,应加测甲状腺B超或甲状腺功能以早期发现甲亢患者,被动发现甲亢患者时,病情多有延误2~3年之久。避免精神诱因,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对预防发病有好处。对于外用药引起的甲亢,只要避免不适当的或滥用甲状腺制剂或含碘药物,完全能够防止发生医源性的甲亢。预防甲亢的发生难度也是很大的。但只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无私寡欲、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顺应自然规律,加之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对预防甲亢的发生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下列疾病加以鉴别。

    1.妊娠期单纯甲状腺肿大 :

尤其孕妇为神经质者,其精神情绪方面的表现与甲亢孕妇极为相似,但脉搏<100次/min,脉压差<50mmHg(6.7kPa),手心冷,无微小震颤,膝反射正常,甲状腺肿大不显著,无血管震颤感及杂音可闻,无眼神凝视及突眼。实验室血清检查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在妊娠期正常值范围内。


2.亚急性甲状腺炎  

      (1)甲亢期:为青春期或高龄孕妇妊娠期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病人常有新陈代谢亢进的临床表现,如心悸、怕热、多汗、精神紧张、心急易怒、手抖等甲亢表现。血清TT4、TT3、FT4、FT3等均有所升高,因而常误诊而给予ATD治疗。但病人常有病毒感染病史、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最富特征的是甲状腺肿大、疼痛,肿痛可先从一侧开始,然后扩大至另一侧,继而累及全甲状腺,病变腺体质地坚硬、触痛,在咀嚼、吞咽、转动颈部或低头动作时疼痛加重。血沉明显加速(50~100mm/h)。

(2)缓解期:进入缓解期时,甲状腺肿痛减轻,血清T4、T3浓度下降。

3.桥本(Hashimoto)病 :

是甲状腺肿大主要原因之一,常以不明原因心跳、气短、胸闷、四肢无力为主要症状就诊。其甲亢期与本病鉴别极为困难。这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同时并存,称Hashitoxicosis。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肿较大,质结实,偶有触痛。甲亢期间实验室血清检查难以鉴别。可用小针穿刺做细胞学检查,结果准确可靠,且简单安全。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饮食保健

    1.饮食应保证低盐低钾饮食,限制钠盐碘剂摄入量,注意钠、钾、碘平衡,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复发情况。


2.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抽烟喝酒,避免吃变质的食物;注意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膳食应平衡,补充适量优质的蛋白质,以保证身体营养供给情况。

3.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避免劳累。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