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有机氯杀虫剂中毒

  • 挂号科室:中医针灸科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农民
  • 典型症状:头痛 肚子疼 恶心 血压下降 鼻衄
  有机氯杀虫剂(organicchlorine insecticide)可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体内,主要由肾脏排泄,粪及乳中也可排出少量。由于其为脂溶性物质,故对富含脂肪的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且可蓄积于脂肪组织中。本类杀虫剂的中毒机理一般认为系进入血循环中有机氯分子(氯化烃)与基质中氧活性原子作用而发生去氯的链式反应,产生不稳定的含氧化合物,后者缓慢分解,形成新的活化中心,强烈作用于周围组织,引起严重的病理变化。
典型症状:头痛 肚子疼 恶心 血压下降 鼻衄

一、症状:

有机氯农药的中毒一般在接触药剂后数小时发生,开始的症状表现为头痛和眩晕,出现忧虑烦恼、恐惧感,并可能情绪激动。以后可能有呕吐、四肢软弱无力,双手震颤、癫痫样发作,病人可能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定向,随后可能有阵发痉挛。一般在1~3天内死亡或者恢复,恢复者无后遗症或永久性残疾。

由呼吸道吸入中毒患者并有眼、鼻刺激症状,咽、喉部不适,喉痉挛,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重症发生剧烈咳嗽、吐痰、咳血、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等肺水肿征象;或有鼻衄。皮肤接触可出现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有时发生结膜炎或支气管哮喘。中毒症状发生的时间和严重度,根据毒物的种类、剂型、量和进入途径不同而异。

1、轻度中毒者以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易激动等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偶有肌肉不自主抽动等。

2、重中毒者有多汗、流涎、震颤、抽搐、腱反射亢进、心动过速、紫绀、体温升高等病变为主。

3、重症中毒则可呈癫痫样发作或出现阵挛性、强直性抽搐,偶有在剧烈和反复发作后陷于昏迷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反复抽搐后可有精神改变(如健忘、失去定向力)或共济失调等,严重病人并可发生血压下降、脉搏频数、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心室颤动;或有肝、肾急性损害。

4、某些制剂如六六六等中毒时,可有血糖升高及血钙减少。

一、病因:

有机氯杀虫剂可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体内,主要由肾脏排泄,粪及乳中也可排出少量,由于其为脂溶性物质,故对富含脂肪的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且可蓄积于脂肪组织中,本类杀虫剂的中毒机理一般认为系进入血循环中有机氯分子(氯化烃)与基质中氧活性原子作用而发生去氯的链式反应,产生不稳定的含氧化合物,后者缓慢分解,形成新的活化中心,强烈作用于周围组织,引起严重的病理变化,主要受累者为神经系统,肝,肾及心脏,其对神经系统毒害作用的主要部位为大脑运动中枢及小脑,使其兴奋性增高,同时伴有大脑皮质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亦可累及脊髓神经,对肝,肾,心脏等器官,则可促使发生营养不良性病变,对皮肤及粘膜也有刺激作用,二二三(滴滴涕)具有轻度雌激素样反应,并有抗类固醇作用。

一、预防:

此类农药应妥善放置,禁与食品接触;配药,施药时应严格按要求操作,勿在喷洒本类农药地区玩耍和工作,接触本类农药后,应立即脱去衣服,用肥皂水洗澡,清水冲淋。

一、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不难做出诊断。

需要与下列农药中毒相鉴别,有机磷农药中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甲眯类农药中毒,有机氟农药中毒,中毒后呕吐物或清洗液中可测到相应的毒物,可资鉴别。

一、饮食保健: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禁用油脂性食物、牛奶及烟酒类。

心律失常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