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肥疮(肥疮)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头部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 多发人群:农村儿童
  • 典型症状:丘疹 瘙痒 结痂 脓疱 溃疡
  肥疮是发生于头皮和头发的一种皮肤癣菌感染。相当于西医头癣中的黄癣,极易传染,多见于农村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也可能发生。其特点为头皮损害为小圆形硫黄色的厚痂,结痂松脆,有鼠臭,痂下有浅溃疡,数个结痂可融合成片,愈后留下萎缩性疤痕,头发脱落。病程缓慢,到青春期可以减轻,但不能自愈,若不治疗,可终身不愈。治疗以杀虫解毒为原则。
典型症状:丘疹 瘙痒 结痂 脓疱 溃疡

肥疮症状诊断

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有脓疱,干后结痂,颜色蜡黄,形如黄豆,外观如碟状,边缘稍隆起,中央微凹陷,毛发从中央部贯穿,称为黄癣痂,是本病传染的根源。黄癣痂不易剥去,刮去后可见到潮红的湿润面,此痂逐渐扩大,增多或相互融合,结成大片的黄色厚痂,往往散发类似鼠粪的臭味,是本病的重要特征。病变多从头顶部开始,逐渐向四周扩大,可侵犯整个头皮,但头皮四周约1厘米宽的区域不易受累,所以头发的一圈仍可健康存在。头发干燥,失去光泽,散在脱落,日久痊愈,留有萎缩性疤痕;其上残存少数毛发,虽不折断,但容易拔除。自觉瘙痒。病程很长,多由儿童期开始,持续到成人,甚至带病终身。少数糜烂化脓,伴有附近淋巴结的肿胀疼痛;有的侵犯面、颈部,仅有丘疹和少数鳞屑;也可累及指(趾)甲,使甲板混浊、变形,甲板游离缘下可见到黄癣痂。

肥疮疾病病因

本病记载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以后诸家有所发挥,明代《外科启玄》中称肥粘疮,对其病因、症状都有详细描述,说此病多生于小儿头上,有黄脓,多由理发、剃刀所引起。

肥疮多因脾胃湿热蕴蒸,上攻头皮所致;或因污手摸头、枕头不清洁、理发工具等传染毒邪而成。

肥疮预防

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减少传染来源;

②不可使用患者的梳子、帽子、枕套等用具;

③理发用具应每日分别用水煮沸15分钟;

④患者应彻底治愈后,才能参加集体活动。

肥疮鉴别诊断

对肥疮辩证,总以湿毒为主,尚须明辨其夹风、夹热之不同。常见证型为风湿毒聚、湿热毒聚等。

肥疮饮食保健

肥疮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方1 紫菜车前子

组成:紫菜25克,车前子25克。

用法:将车前子用纱布袋装好和紫菜一起放人沙锅内,加水沸,改文火煎煮1小时,去纱布袋,加调料即成。喝汤吃紫菜。

方2 花生赤豆汤

组成:花生仁(带衣)、赤小豆、红枣各90克。

用法:赤小豆、红枣洗净和花生仁一起放人沙锅内,加水煮沸,改文火煮1小时即成,早晚服用。

方3 米醋煮海带

组成:鲜海带120克(干晶60克),米醋适量。

用法:鲜海带洗净切段(干品则水泡发后洗净切段)放入沙锅加米醋适量加水煮沸,改文火煮1小时,加调料即成。吃海带喝汤。

方4 苏子粥

组成:紫苏子30克,粳米100克。

用法:紫苏子装入纱布袋,放人沙锅中加水煮沸,改文火煮1小时,取出药袋,加入洗好的粳米,煮成粥。

方5 绿豆猪肝粥

组成:绿豆60克,猪肝100克,大米100克。

用法:将猪肝洗净切片备用,绿豆、大米分别洗净。先将绿豆人锅加水煮沸,改文火煮至半熟,再人肝片和大米煮成粥,加调料即成。

肥疮吃什么对身体好?

1、饮食宜清淡;

2、可多吃南瓜、金针菜、莴苣、冬瓜、鲫鱼、薏米,赤小豆;

肥疮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忌烟、酒、咖啡、可可等。

(2)忌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辣椒、花椒、桂皮等。オ

(3)忌油腻、煎炒、烧烤、烟熏等热性食物,如羊肉、火腿、熏肉等。

(4)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

脑血管瘤,新生儿泪囊炎,脑囊虫病,侏儒症,副鼻窦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