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耳后疼痛 复聪现象 复听 耳道异物 耳流脓
  耳,以耳内肿痛剧烈,赤热流脓为主要表现的中医病证。又称脓耳。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中耳炎。
典型症状:耳后疼痛 复聪现象 复听 耳道异物 耳流脓

耳症状诊断

①泛指耳窍中流脓的病证。

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二九:“劳伤血气,热乘虚也,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耳。”引起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暴病多属产症,久病多属虚证。实证多由肝、胆、叁焦湿热火毒熏蒸所致;虚证多由肾经虚损所致。实证中因风热所致者,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减。因湿热上蒸所致者,宜清热除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因肝胆湿火熏蒸所致者,宜清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因肝经血热所致者,宜清热凉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虚证中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的外治法也颇多。如熊胆用开水溶化滴耳;胆矾散为末吹耳中等。本病类今之急、慢性中耳炎。

③J耳 ,病名。J,音义同脓。J耳系耳的别称。《闫氏小儿方论》:“治J耳,白矾水飞一钱,麝香、胭脂少许,研匀,用线裹杖子蘸药末入耳中。”

症状为耳深部锐痛,逐渐加重为跳痛、钻痛,当喷嚏、嗬欠时疼痛可连至大部,听力下降等。

常见证型有:

①风热邪毒型耳。起病较急,证见耳内刺痛发胀,痛连头部,并见耳鸣,听力障碍,或有脓液流出,色黄质稠,伴有发热,怕冷,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疏散风热,消肿解毒,方用蔓荆子散等。

②肝胆火盛型耳。证见耳内疼痛发胀,有脓液稠黄,量多,头痛,烦躁易怒,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火,方用龙胆泻肝汤等。

③肾阴亏损型耳。证见耳内流脓,缠绵不愈,时流时止,脓色白量多,一般无红肿疼痛,伴有眩晕,耳鸣,口干烦热,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补肾、养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等。

耳多因平素肝胆火盛,感受风热邪气,上犯于耳;或污水灌耳及挖耳损伤等感染邪毒;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等引起。

耳疾病病因

因久病损伤阴液,肾阴不足,则头晕耳鸣,听力减煺,耳窍流脓稀少等。

耳鉴别诊断

耳始见于《诸病源候论》。泛指耳窍化脓性疾病。或以脓色黄者为耳;以脓带青色名震耳,脓带红色名风耳;脓带白色名缠耳;脓带黑色名耳疳。

耳饮食保健

1、耳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耳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粘连性中耳炎,气压创伤性中耳炎,脑囊虫病,侏儒症,新生儿泪囊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