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关节病(夏科氏关节病,charcot关节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关节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常见于40~60岁,男∶女=3∶1。
- 典型症状:关节肿胀 关节疼痛 胀痛 关节肿大 关节积液
一、症状:
神经性关节病关节逐渐肿大、不稳、积液,关节可穿出血样液体。肿胀关节多无疼痛或仅轻微胀痛,关节功能受限不明显。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与关节肿胀破坏不一致为本病之特点。晚期,关节破坏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病理性骨折或病理性关节脱位。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一、病因:
本病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梅毒、脊髓空洞症、糖尿病性神经病、脊髓膜膨出、先天性痛觉缺如等。这时,肩、肘、颈椎、髋、膝、踝、趾等关节由于没有痛觉的保护机制导致关节过度使用、撞击发生破坏。此外,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和器官移植术后时)、止痛药(保太松、消炎痛)的医源性关节破坏发病机理方式相同。颈髓的脊髓空洞症是累及上肢关节常见的神经病性疾患。肩、肘、颈椎和腕为受累的多发部位。脊髓空洞症伴发上肢关节破坏者约占25%,除关节病变外尚有单侧或双侧温度觉丧失,因此上肢皮肤可见烫伤疤痕。脊髓梅毒,也叫脊髓痨,常累及膝、髋、踝和腰椎。骨、关节改变之外,可见运动性共济失调、下肢深感觉障碍Arggll-Robertson瞳孔、血清康瓦氏反应阳性。脊髓膨出,踝和足小关节受累多见。足底有无痛性溃疡,腰骶部见软组织肿块、皮肤凹陷或多毛、下肢肌萎缩感觉消失以及扩约肌功能障碍。糖尿病性神经病,可发生足小关节(跗跖、跖趾、趾间等)无痛性肿胀等。
一、预防:
预防关节病的发生是有可能的。对于无痛性骨折的病人,早期诊断并固定无痛性骨折(用夹板,特制的长筒靴或双脚规)可阻止发生神经源性关节病,对结构显著破坏的关节,采用关节内固定术,加压技术和适宜的骨移植手术治疗可能成功。当疾病处于非进展期时,行全髋和膝关节置换术能获得良好效果。然而,人工关节松脱和脱位的情况仍是主要的危险。对于原发性神经疾患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减慢关节病变的进展速度。如果关节毁坏状况仍处于早期阶段,则关节病变可以逆转。
一、鉴别: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膝关节骨内囊肿 这是以软骨下X线透亮区,出现骨内囊腔变为特征。这种病损好发于中年人,临床症状轻微,无损伤病史,X线往往在长股骨骺部位或扁平骨、关节软骨面下区域出现囊腔变,往往孤立性,囊腔边缘清晰,病损边缘有硬化骨,特别是在关节非负重区更为明显。病理特征表现为单房性或多房性囊腔结构,腔内含有白色或黄色胶状物质,边缘有纤维组织衬垫所包裹。骨内囊肿的特点,包括囊腔好发在关节的非负重区,囊腔往往单发,病灶范围较大,相对症状较轻,具有较正常的关节活动等,可与退行性骨关节病相鉴别。
2、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损关节周围骨质稀疏,关节间隙弥漫狭窄,软骨下散在性、多发性的小囊腔透亮阴影,以关节滑膜受侵犯为主,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性表现。
3、强直性脊柱炎、牛皮`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可见到骨增生,但在关节边缘往往不清晰,常常表现为关节内骨性连接,骨强直为特征。这些病种早期阶段,病损往往侵蚀关节边缘,关节间隙狭窄往往均匀,而且以韧带钙化、骨化为其特征。
4、痛风性关节炎
5、骨坏死
一、食疗方:
神经性关节病的饮食不宜太过油腻、辛辣,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