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肝母细胞瘤(小儿肝毒细胞瘤,小儿肝胚细胞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
  • 典型症状:腹胀 恶心与呕吐 发烧 上腹部肿块及腹胀 腹水
  小儿肝母细胞瘤90%以上见于3岁以下,60%为1岁以下的患儿。小儿中此瘤比较常见。肝母细胞瘤是一个上皮的和间质的(mesenchymal)混合组织。它可以含有纤维组织、肌肉、类骨(osteoid)组织、软骨、造血组织或原始的间质组织。瘤处于肝中可以是孤立的或是多发的。经血液及淋巴液转移至别处。
典型症状:腹胀 恶心与呕吐 发烧 上腹部肿块及腹胀 腹水

小儿肝母细胞瘤症状诊断

(1)发病初期并不典型,部分家长为患儿更衣或洗澡时偶然发现右上腹部的肿块,后期会出现上腹部或全腹膨隆、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泻、腹壁静脉曲张、发热 、黄疸等表现。因肿瘤迅速增大使包膜张力加大而出现腹部胀痛。触诊肝大坚硬,肝边缘明显硬,表面不光滑、有结节。部分患儿肿瘤向胸腔方向生长,以至腹部肿块不甚明显,而因肿瘤抬高膈肌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2)体检时可触及肝脏,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瘤块高低不等,质硬。有时伴有脾脏肿大,腹壁静脉显露或曲张。作者曾遇到两例因肿瘤破裂腹痛、腹肌紧张、腹腔穿刺有较多不凝血液而急诊行剖腹探查。晚期病情进展迅速,不久即出现恶病质,另外一个临床特点为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极为罕见的病例因肝母细胞瘤的瘤体内含有产生性激素的组织成分,大约3%病例表现性器官发育异常及耻毛出现。典型的肉眼黄疸不常见,但胆红素增高的患儿不少;

(3)还有部分很少病例因肿瘤而产生明显的骨质疏松,其机制可能是形成骨基质的蛋白质合成障碍或胆固醇过多,直接影响骨骼的结构所致。以致在较轻微的外力下即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极个别病例伴有杵状指或半身肥大。

小儿肝母细胞瘤疾病病因

肝母细胞瘤的详细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但一般认为这是一种胚胎性肿瘤。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时期肝脏细胞的增生与分化发生异常,至胎儿期或出生后肝脏内仍存在未成熟的肝脏的胚胎性组织,而这些组织异常的持续增生,形成发育幼稚的组织块而可能转化为恶性的母细胞瘤。这种恶性肿瘤形成的病理过程可能发生于胎儿晚期,也有可能至成人期后才发病,临床上最多见仍为发生于婴幼儿期。

肝母细胞瘤可发生于肝左叶或右叶,以右叶为多。甚至有发生于肝外的迷走肝组织的肝母细胞瘤,近年有腹膜后或腹腔内其他位置的肝脏外肝母细胞瘤的个案报道。肝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肝内单个球形或分叶状融合的实性肿块,常使肝叶变形或移位。肿瘤多呈圆形,半数有包膜,但其包膜多非真性的纤维性组织,而是被肿瘤挤压变扁的一层肝组织。肿瘤表面多有粗大的屈曲、显露的血管。早期为单一的瘤体,后逐渐向周围肝组织浸润、扩张,使肝脏呈结节性增大甚至呈巨大的肿块。

近年来诸多学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其可能与如下的因素有关。

1.染色体异常

在许多小儿的恶性肿瘤中都会见到染色体异常。肝母细胞瘤在11号染色体常有11p 11.5 的杂合子的丢失。11p位点是纯合性突变型等位基因所在,被称为WAGR位点(Wilms’ tumour, aniridia, genital malformation,mental retardation)即与肾母细胞瘤、无虹膜、生殖系统畸形、智力发育迟缓有关,在此位点的异常易发生先天性发育畸形和胚胎性肿瘤。因此临床上常发现合并存在肾母细胞瘤的病例;

2.与低出生体重有关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随之发现这些病例发生肝母细胞瘤的比例增加;

3.遗传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病例都是散发的,但也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有相关的研究报告提到,4个家庭中有同胞的兄弟或姐妹发生肝母细胞瘤,其中1对同胞兄弟合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1对同时伴有肝糖原累积症1B,而另一对有多发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家族史;

4.与妊娠期的各种外界不良因素有关

近年有报道发病与母亲的口服避孕药及应用促性腺激素有关。另有研究证实与母亲孕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胎儿酒精综合征(fetal alcohol syndrome)有关。

小儿肝母细胞瘤预防

病因尚不详,可参照一般肿瘤的预防方法,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肿瘤的危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避免致癌物质的侵袭

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最重要的是:饮食、锻炼和控制烦恼,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也可帮助我们远离癌症。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小儿肝母细胞瘤鉴别诊断

  1.与肝炎相鉴别

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肝脏炎症,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它可以引起身体珠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2.与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实质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肾上腺,但也可起源于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的其他部分,包括腹膜后或胸部;

3.与肝内良性肿瘤相鉴别

肝内良性肿瘤患儿一般情况良好,肿块增长缓慢,血清甲胎蛋白阴性等,一般不难加以鉴别。但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的肝脏错构瘤,有时较难鉴别。因正常新生儿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即较高,有时通过影像学甚至剖腹探查也难以明确判断;

4.与肝脏附近器官的肿瘤相鉴别

特别是右侧肾母细胞瘤,压迫肝脏,使肝脏变薄,肝后面形成陷窝,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CT、同位素扫描所见均类似肝脏肿瘤,必须依靠IVP鉴别。个别肝脏后的腹膜后肿瘤也可出现上述类似肝肿瘤的现象,必须作IVP及钡餐检查以此鉴别;

5.与肝内转移瘤相鉴别

根据存在原发瘤或有患恶性肿瘤的既往史,容易想到肝内转移瘤的可能,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有恶性程度高、转移早的特点,往往原发性肿瘤很小、尚未引起注意时,已出现较大的肝脏转移瘤。根据血及尿中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的增高,可以获得鉴别。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