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的贫血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成年人
- 典型症状:头晕 头重足轻 粒细胞减少 面色觥白 面色苍白
一、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为轻到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很少低于90g/L,HCT不低于32%,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约1/3~1/2患者表现为低色素或小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正常、铁饱和度正常或少低于正常、血清铁蛋白增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亦增高。骨髓中铁幼粒细胞减少而巨噬细胞内贮存铁增多。
二、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是HGB低于130g/L(男性)和120g/L(女性)。国内目前尚无6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的统一标准,鉴于老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在男女之间差别不大,目前认为白仓提出的RBC<3.5×1012/L,HGB<110g/L,HCT<0.35作为老年人贫血的标准较为合适
一、 病因:
1.其与其他系统性疾病所继发的贫血不同,如肝病,肾病及内分泌疾病所继发的贫血,其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以下各方面:
1)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2)骨髓对贫血状态的反应障碍;
3)铁的释放及利用障碍;
4) 精神因素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
一、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于牛奶;4个月后应添加蛋黄,肝泥,肉末,豆粉,煮烂的菜叶等含铁的辅食;牛奶喂养的小儿应提早于2―3个月添加,小儿时期每天铁的需要量为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为20毫克,当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铁的含量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应从补铁的药物中摄取。
2.掌握科学喂养技能:供给的食物一定要结合小儿年龄,消化功能等特点,营养素要齐全,其量和比例要恰当,食物不宜过于精细,过多含糖,过于油腻,调味品过于浓烈以及带有刺激性,其品种要多样化,烹调时不要破坏营养素,并且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增加小儿食欲。
3.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由于每一种食物都不能供给人们所必需的全部营养成份,所以膳食调配一定要平衡。
4.纠正一些不良的进食习惯:如强迫,引诱进食以及挑食,偏食,彻底治疗各种慢性失血性疾病。
一、鉴别:
本病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贫血相鉴别,如地中海贫血 、溶血过度所致贫血 、叶酸缺乏所致贫血、缺铁性贫血等。本病除了贫血的症状外,还有原发病的症状。
一、饮食:
1. 乌龙大枣汤:取大枣50克,龙眼肉20克,砂仁15克,乌鸡1只。加水适量,加油盐调味,文火炖2小时,食肉饮汤。
2. 冬虫夏草鸡:用冬虫夏草,薏苡仁各30克,当归10克,乌鸡1只。加水适量,加油盐调味,文水炖2小时,食肉饮汤。
3. 阿胶大枣粥:取糯米50克,阿胶10克,大枣8枚,白砂糖适量。阿胶捣碎;将洗净糯米、大枣共煮粥,快熟时放入阿胶及白砂糖,再煮片刻即可。
4.虫草炖瘦鸭:用冬虫夏草6枚,瘦鸭1只。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放入砂锅内,加人冬虫夏草及食盐、葱、姜等调料,放入适量清水偎炖,先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慢偎至熟烂。
5. 加味羊骨粥:取羊骨750克,粳米50克,黄芪20克,大枣7枚。羊骨洗净砸碎,与黄芪、大枣同入砂锅,用适量清水煎煮,取汤代水与洗净粳米同煮为粥,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生姜、葱白、食盐搅匀,再煮片刻即可。宜温热空腹服用,连用15日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