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青年性驼背(少年驼背症,Scheuermann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脊柱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本病好发于13~17岁,见于过早负荷的体力劳动少年,男性病人比女性病人多4~5倍;25%
  • 典型症状:背痛 背部酸痛 驼背 关节痛 结节
  本病又名少年驼背症及Scheuermann病。病变主要累及中、下段胸椎椎体。病变发生在椎体的第2骨化中心,即椎体上、下面的骺板。由于各种原因,骺板血液供应减少,软骨板变薄,抗压力降低,在过多的负荷下出现碎裂,髓核在破裂处突入椎体内,形成所谓的Schmorl结节。脊柱胸段向后弯曲,使椎体前方承受的压力大于后方,前方骨骺的坏死影响了前半椎体高度的发育。通过医生的被动活动,驼背能够被纠正称活动性驼背。不能够被纠正称固定性驼背,如强直性脊柱炎。
典型症状:背痛 背部酸痛 驼背 关节痛 结节

一、症状

早期症状有背部酸痛不适,比较明显的硬感。疼痛位于脊柱中线,比较轻微,很少剧痛。劳累后不适加重,休息即能缓解。以后脊柱胸段后凸逐渐加大,伸直困难。检查时可发现背部呈圆弧状向后隆起,被动及主动活动均不能改变后凸畸形。腰部的前凸代偿性加大,但腰部的活动度正常。疾病后期,症状消失,胸椎的后凸畸形永远存在。晚期出现脊柱的骨性关节炎改变。

二、诊断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早期负重史及X射线表现即可诊断。

一、发病原因

确切的病因尚未肯定,一般认为本病是由于脊椎的负载能力与其承受的负荷的平衡失调引起的。

二、发病机制

一些因素减少了脊椎的负载能力,比如:①血供的紊乱使骺板的血液供应减少,降低了骺板的生物强度;②椎间盘的过早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髓核逐渐出现退变,水分丢失,弹性减少。椎间盘的过早退变降低了它的缓冲作用,并导致椎体面产生不均匀应力。青少年期,发育尚不完全,椎体前方的受力过大使椎体成为楔形。另外,一些因素使椎体的负荷过度增大,如:体重过度增加;过多的负重性劳动;多次的轻微外伤;双侧跟腱短缩,使人在弯腰时胸腰段的骺板承受的负荷加大,引起软骨的损害。

病变发生在椎体的第2骨化中心,即椎体上、下面的骺板。由于各种原因,骺板血液供应减少,软骨板变薄,抗压力降低,在过多的负荷下出现碎裂,髓核在破裂处突入椎体内,形成所谓的Schmorl结节。脊柱胸段向后弯曲,使椎体前方承受的压力大于后方,前方骨骺的坏死影响了前半椎体高度的发育。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机体的生长,后半椎体的高度越来越大于前半的高度,椎体成楔形,数个楔形的椎体使胸椎的后凸加大,形成驼背。

一、预防

应嘱病人卧硬板床,在站立和端坐时应尽量伸展胸背,保持良好姿势。避免过多的弯腰或负重活动,同时加强背肌锻炼,希望通过增强的背肌力量,限制后凸的加重。

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活动性驼背 通过医生的被动活动或病人的主动活动,驼背能够被纠正。比如姿势性驼背,由于姿势不良引起,多见于青少年;麻痹性驼背,由于某种疾病使躯干肌无力而致驼背;代偿性驼背,常继发于腰椎的过度前凸。这些驼背的特点是背部较柔软,通过活动可以纠正畸形,X射线无骨骺的改变。

2.固定性驼背 有些疾患可以继发固定性驼背,如强直性脊柱炎,它与Scheuermann病的最大区别在于强直和畸形不仅在胸椎,而且波及整个脊柱。同时伴有化验室检查的改变。脊柱结核后期和脊椎骨折也可引起驼背,他们特点是背部后凸呈一角度,而不似Scheuermann病呈匀称的圆背畸形,X射线检查可以作为明确的诊断。

一、食疗方:

1.鸡蛋壳去内膜,洗净炒黄研细末,每服3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

2.鸡骨煮汤,经常服食。

3.乌贼骨10克,龟板12克,茜草根6克,水煎加红糖服。每日2-3次。

4.鸡骨焙酥研粉,饭后服1-2克。

5.猪骨焙干研粉,饭后服6-10克。

6.猪骨煮汤常食之。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骨关节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