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原发性脾淋巴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年龄多大于50岁
  • 典型症状:消瘦 腹部不适 左上腹痛 腹部肿块 恶心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rimary splenic lymphoma,PS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是指病变首发于脾脏,而无脾外淋巴组织受侵。脾脏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淋巴造血组织,常为恶性淋巴瘤侵及的部位,尤其是HD晚期极易侵及脾脏。但原发于脾脏的确极少见。
典型症状:消瘦 腹部不适 左上腹痛 腹部肿块 恶心

原发性脾淋巴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左上腹部疼痛及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部分病人伴有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体重减轻或乏力,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胸腔积液、呼吸困难、急腹症等。体格检查可见脾脏明显增大,而浅表淋巴结多无异常。肿大的脾脏多失去原来形状,常呈不规则形,边缘钝,脾切迹多摸不清。有时脾表面可触及硬性结节,有触痛。此种脾肿大的特点有利于和门脉高压的淤血性脾大相鉴别,也是其与一般脾大性疾病的显著区别。

  二、诊断:

1.诊断PSL应首先排除淋巴瘤继发性脾脏受侵。

2.Gupta曾提出诊断原发性脾淋巴瘤的4项标准:

临床主要症状为脾大及伴有腹部不适、受压症状;临床生化、血液学及放射学检查能排除其他处病变的存在;肝活检阴性,且肠系膜或主动脉旁淋巴结无淋巴瘤;诊断脾淋巴瘤后到其他部位出现淋巴瘤的时间至少6个月。

3.1996年Ahmann将PSL分为3期:

Ⅰ期肿瘤仅限于脾脏;Ⅱ期除脾之外已累及脾门淋巴结;Ⅲ期已累及肝脏或脾门组织以外的淋巴结。

原发性脾淋巴瘤疾病病因

发病机制:

1.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的嗜淋巴性、丙型肝炎病毒在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不断有丙型肝炎合并有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报道,有人将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称之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外病变。

原发性脾淋巴瘤预防

目前尚未完全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较为公认的是某些感染因素可能与某些类型淋巴瘤的发病有关。减少环境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机体的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及时治疗、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仅可能减少淋巴瘤的发病率,也是减少其他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共同原则。

原发性脾淋巴瘤鉴别诊断

一、鉴别:

  主要是与其他血液病的脾大相鉴别。

   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是一种伴有染色体异常的骨髓恶性增生性疾病。

1)临床症状:在非急变期并不典型,可有乏力、多汗、消瘦。

2)脾脏:肿大占92%,其中巨脾占86%。

3)外周血:白细胞多在30×109/L以上。涂片分类呈百花异样(即血片中存在各种和各阶段血细胞。如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中幼红和晚幼红等细胞)。

4)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5)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降低。

6)染色体异常。

2.毛细胞性白血病:

是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其特征是细胞膜有毛状物,或似发卡,裙边,锯齿。因而称之毛细胞性白血病。

1)临床特点:多有贫血,发热,肝脾肿大,病程进展缓慢。

2)实验室检查:外周和骨髓可见毛白血病细胞。

3)组织化学染色:为酸性磷酸酶阳性,且不被酒石酸盐抑制。

4)脾脏: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脾脏肿大,常在肋缘下10cm以上。

3.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临床症状较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明显,病程进展较快,常有脾大而淋巴结肿大不显著。

1)临床特点:症状期短,乏力、多汗、消瘦。

2)脾脏:肿大明显,多在肋缘下10cm以上。淋巴结较少肿大。

3)实验室检查:血涂片及骨髓见大量幼淋巴细胞。其特征是几乎所有淋巴细胞均可见到核仁。

4.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是一种淋巴细胞的增生与蓄积性疾病。临床上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其自然病程较长。

1)临床症状:早期不典型,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乏力、发热、出汗、皮肤瘙痒。

2)脾脏:肋缘下肿大>10cm的在90%以上。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成熟淋巴细胞大于60%,其绝对值109/L,持续3个月。

4)骨髓象:增生活跃,成熟淋巴细胞≥40%。

5)组织活检:成熟淋巴细胞浸润表现。

6)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

5.骨髓纤维化:

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由于骨髓以纤维组织所代替致造血障碍,骨髓检查呈干抽现象,常有髓外造血表现。

1)临床发病多在40岁以上,乏力、低热、脾脏肿大。

2)贫血(外周血检查):为幼粒-幼红细胞性。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或降低。可见泪滴红细胞。

3)骨髓象:多次干抽,增生低下。

4)骨髓活检:病理具有特征性改变。

原发性脾淋巴瘤饮食保健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休克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