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脾脓肿

  • 挂号科室:外一科(普外、胸外、肛肠、烧伤)门诊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
  • 典型症状:上腹部疼痛 发烧 脾肿大 左上腹痛 白细胞增多
  脾脓肿(abscess of spleen)是一种少见疾病。脾脏是血液中微生物的高选过滤器和吞噬活动中心,具有抵抗局部感染的免疫能力,一般不易发生感染。自从抗生素应用以来,脾脓肿更为罕见。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和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沙门菌属;念珠菌属常可感染免疫受损的宿主。
典型症状:上腹部疼痛 发烧 脾肿大 左上腹痛 白细胞增多

一、症状:

脾脏脓肿少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症状为亚急性起病的发热和左侧疼痛,常为左侧胸膜,胁腹部,上腹部或下胸部疼痛并放射至左肩,左上腹常有触痛,典型的可见脾肿大;极少数可闻及脾摩擦音,常见白细胞增多,血培养有时可见致病菌生长。

二、诊断:

CT是最可靠的检查,但X线检查可显示左上腹肿块和由产气菌引起的脓肿内肠外气体;其他器官,如肾,结肠和胃的移位;左侧横膈抬高和左侧胸腔积液,超声波检查可显示出大于2~3cm的脾内脓肿缺损。

一、病因:

脾脏的化脓性感染一般都是继发性的,但其原发病灶大多不明显,因为脾脓肿本身的症状可在原发感染消失后几周乃至几个月后才出现,故患者对过去的前驱感染往往不复记起。脾脓肿的常见感染原发病因有:①最常见的是由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经血运播散至脾,约占病例总数的75%~90%。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心内膜炎和产褥热,是脾脓肿最常见的前驱病,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化脓性感染都可能作为脾脓肿的前驱病灶,播散一般经由动脉,但腹腔内的感染也可经由门静脉进入脾脏。②脾脏的损伤或梗死,约占脾脓肿的10%~25%。即使较小的外伤也可形成脾脏血肿,并因继发感染而导致脾脓肿。脾脏梗死可因脾动脉结扎、栓塞后引起,病理性血红蛋白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或镰形红细胞性疾病)也可发生脾脏梗死,而梗死的脾脏更是细菌沉着或繁殖的理想病灶。③邻近脏器感染也可以直接侵入脾脏引起脓肿,但临床较少见,占脾脓肿发病原因的10%以下。肾周脓肿、膈下脓肿、急性胰腺炎、胃与结肠的肿瘤等均有可能直接侵入脾脏引起脾脓肿。④免疫抑制或缺陷如危重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艾滋病患者可能发生脾脏的感染与脓肿。此外,脾囊肿可继发感染而转变为脾脓肿。

脾脓肿通常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沙门菌引起。在广泛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其致病菌谱也有些改变,目前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厌氧菌感染也较为常见。阿米巴脾脓肿则极为罕见。

二、发病机制:

脾脏脓肿多由带菌栓子引起,因此所形成的脓肿可能是多发性。由外伤性血肿继发感染形成者一般都为单发,但临床上较少见。脾脓肿的结构与一般脓肿无异,惟因脓腔内含有碎的脾脏组织,故脓液常呈棕褐色,且较一般的脓液稠厚。

在脓肿的早期,脾脏多与周围组织不相粘连,病程较久者因其炎症已达脾脏表面,常致脾脏与周围组织之间发生致密粘连。若脓肿累及脾脏表面,有时还可穿入其他脏器、腹腔或腹壁,致形成各种内、外瘘和腹膜炎,偶尔也可穿破膈肌引起脓胸。但多数的脾脓肿仍然局限在脾脏内,而且它本身作为一个感染病灶,又可以通过血运输出带菌栓子,再在其他部位引起转移性脓肿。

一、预防:

1、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加强抗抗生素治疗;

2、对于腹部外伤,特别是脾脏受钝伤或穿透伤,应尽早清创,抗感染。

一、鉴别:

需与脾脏血肿,脾梗死,脾囊肿,脾转移性癌,血管瘤,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

胰腺脓肿:大多数病人在胰腺炎急性发作好转后1周至数周又出现发热,腹痛和触痛,恶心,呕吐,有时会有麻痹性肠梗阻,较少见的是胰腺炎发作后很快发生脓肿,在这些病人中,急性胰腺炎时常见的发热,白细胞增多和腹部征象不能像通常那样很快消失,如果这些症状和体征持续7日以上,则应怀疑有脓肿.有半数病例可摸到肿块。

肝脓肿:全身菌血症或胆道感染引起的多发性脓肿通常起病急,并以引起脓肿的原有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其主要症状,如为单发性脓肿,则其症状在数周内呈亚急性起病;常见有发热,而且有时是唯一的线索,但多数病人还有厌食,恶心,体重下降和无力,约半数病人有右上腹疼痛或触痛和肝肿大;偶见右侧胸膜炎性胸痛;黄疸一般只在胆道阻塞时才出现。

一、饮食保健:

1、肉类、奶及奶制品、豆制品、沙拉和水产品都是较易受它们污染的食物,被耶氏菌和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经正常的煮、烧烹制可将这类细菌杀灭。

2、根据病情询问医生,制定饮食标准。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