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缺乏症(干皮肤,干性皮肤,皮脂缺乏)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瘙痒 营养障碍 血虚 皮肤干燥
一、症状
局限或广泛性皮肤干燥,有细小裂隙,缺乏皮脂,常瘙痒,附着菲薄糠麸状鳞屑,有时有痛感,冬季更甚,无潮红及炎症现象。由于搔抓摩擦,引起慢性或钱币状湿疹样苔藓样变,鳞屑增多如同寻常型鱼鳞病。干燥最显著部位为小腿和前臂伸侧,手臂和皱褶部位很少受累。患者常有阳性家族史,双生子女共同发生率较高,有遗传过敏性素质者尤为明显。发病始于儿童。随年龄增加而持续或趋向严重,夏季可改善。环境变化如低湿度、空气变冷、干热和吹风,均可加重病情。
二、诊断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泛发性皮脂缺乏病可能与甲状腺疾患或肾病有关。若成人发生寻常性鱼鳞病样皮疹,可暗示淋巴瘤的潜在。搔抓和摩擦引起的继发性炎症改变。中医病机及辨证: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津亏血虚或外感热邪,或汗出过多、伤津化燥,也可由于津血内亏,或误用汗下药,伤津亡液,或营养障碍,或淤血内阻等原因,以致津血不能滋润皮肤,而干燥粗糙,干枯不荣。
一、发病原因
造成皮脂分泌减少或缺乏的原因很多,全身疾病如黏液性水肿、糖尿病、尿崩症、尿毒症等。某些皮肤病,如鱼鳞病、维生素缺乏性皮肤病、麻风、着色性干皮病、硬皮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职业因素如从事碱性物质、肥皂、洗衣粉等制造工作者。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因生理原因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脂分泌减少而使皮肤干燥。由于皮脂大部分由皮脂腺分泌,小部分由表皮细胞角化过程中形成,皮脂与表皮细胞的及外界的水分形成乳剂,成为皮面膜。如果体表常用肥皂或清洁剂,皮肤表面水溶性物质就被破坏,加重皮肤干燥。
二、发病机制
皮脂分泌减少而使皮肤干燥。由于皮脂大部分由皮脂腺分泌,小部分由表皮细胞角化过程中形成,皮脂与表皮细胞的及外界的水分形成乳剂,成为皮面膜。如果体表常用肥皂或清洁剂,皮肤表面水溶性物质就被破坏,加重皮肤干燥。
本病病因不明确,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预防。但对于继发性的皮脂缺乏症,应针对原发进行进行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积极治疗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及皮肤病,加强职业性疾病的防护等。积极治疗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及皮肤病,加强职业性疾病的防护等,避免使用碱性物质。
本病应和维生素A缺乏性皮肤角化症相鉴别。本病常伴有营养不良、慢性腹泻、慢性痢疾、麻疹后长期忌嘴,畏光、不明眨眼等合并症。年长儿皮肤会有干燥、毛囊角化等改变。早期及非典型的病例,眼部的变化较轻,特别在婴幼儿期容易被忽略。若食物中维生素A缺乏或有吸收障碍,可在数星期内出现症状。婴儿患先天性胆道梗阻、肝炎综合征,若并发肺炎则可在短时间内出现眼干燥症。故根据临床特点,以及维生素A检查即可清晰鉴别。
1.宜供给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因维生素A、B2、B6对脂肪的分泌有调节和抑制作用。维生素E有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脂腺功能的作用。富含上述维生素的食物有动物肝、胡萝卜、南瓜、土豆、卷心菜、芝麻油、菜子油等。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猪肝、胡萝卜、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因刺激性食物可影响机体内分泌,从而造成皮肤刺痒,影响治疗。辛辣刺激性食物有辣椒、胡椒面、芥末、生葱、生蒜、白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