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成人
- 典型症状:人格改变 易激惹 药物依赖 梦幻觉 毒品依赖
一、症状
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低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物,而中医称之谓“老鼠疮”反复溃烂,少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
二、诊断标准
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
1.有长期或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历史。
2.对精神活性物质有强烈的渴求及耐受性,
故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二:①不能摆脱使用这种物质的欲望;②对觅取这种物质的意志明显增强;③为使用这种物质而经常放弃其他活动或爱好;④明知这种物质有害,但仍继续使用,或为自己诡辩,或想不用或少用,但做不到或反复失败;⑤使用时体验到快感;⑥对这种物质耐受性增大;⑦停用后出现戒断综合征。
3、戒断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史。
2】在停用或少用有依赖的精神活性物质后
至少出现下列精神症状之三:①情绪改变;如焦虑、抑郁、烦躁、易激惹等;②意识障碍;③失眠;④疲乏、倦睡;⑤运动性兴奋或抑制;⑥注意力不集中;⑦记忆减退;⑧判断力减退;⑨幻觉或错觉;⑩妄想;⑾人格改变。
3】伴有以下躯体症状或体征至少二项:
①恶心呕吐;②肌肉或身上各处疼痛;③瞳孔改变;④流鼻涕或淌眼泪或打哈欠;⑤腹痛、腹泻;⑥燥热感或体温升高;⑦严重不适;⑧抽搐。
4】症状的性质与严重程度随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与剂量而定
再次足量使用,可停戒断综合征迅速消失。
一、病因
引起药瘾的因素不是单一的,与药物的可获得性,遗传素质和人格的易感性以及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部分药瘾者,特别是青年人,在服药前有某种程度的性格、品德障碍,如学习成绩差、逃学或违纪。有些家庭中有精神病或人格障碍者,或童年有不愉快经历。
社会文化对药瘾的发生有影响。社会对瘾药的应用呈宽容态度,药瘾容易泛滥,如大麻广泛流行于北美。群体内的社会压力也有影响,如亲密伙伴间的压力。
医护和药剂人员晚获得药物,可成为好发阶层。
二、发病机理
药物依赖形成的机制:①代谢耐药性和细胞耐药性。代谢耐药性是指因药代谢过程加快,在组织内浓度降低、作用减弱、有效时间缩短而言。细胞耐药性是指因神经细胞有了某种适应性的改变而引起,使神经细胞只有血液中含有高浓度药物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这种细胞适应性改变的机制尚不清楚。②受体学说,脑内发现了对吗啡类药物有特殊亲和力的吗啡受体以及内源性吗啡受体激动剂。因此推测药物依赖性的迅速形成可能与外源性吗啡与吗啡受体的特殊亲和力有关,后者被阻断后,造成耐药性的急剧增高。③戒断综合征的废用性增敏假说。吗啡受体长期被吗啡阻断后出现耐药性增高的同时,也可由于瘾药阻断了受体,出现废用性增敏,以致在停药过程中出现戒断综合征。④生物胺学说。研究资料证明单胺类神经递质参与镇痛和成瘾机制。注射吗啡后脑内5-HT的更新率随着耐药性的出现而增高。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预防
1.预防:
预防药瘾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实行多部门(卫生、公安、司法、商业等)的协作,控制易成瘾药物的生产、销售、临床使用。要在医务人员中普及有关知识,提高对安眠药、抗焦虑药、吗啡类成瘾的警惕和早期识别,以减少成瘾的产生。在已形成瘾药流行的地区,则需要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药物成瘾的危害性,以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有关部门,实施各项措施。
2.急救(缓解措施):
一旦病人对药物成瘾或病人渴求瘾药的赣如此强烈,一般很难自动戒药。因此应住院进行治疗,即使自觉住院,病人往往不惜用说谎、偷窃等手段骗取药物。故对入院病人必须详细检查其衣服、用品、书籍,并杜绝一切获取瘾药可乘之机。这是保证治疗见效的的关键。早期治疗,效果明显。
治疗原则:缓慢撤完瘾药,一般成人,瘾药可在1周仙撤完:体弱、成瘾久、药量大或老年患者,为避免断药过程中出现心血管意外、虚脱,可较缓慢减药。在10天至2周内减完。
1)各种躯体支持疗法可改善病人营养,
减轻戒药时的痛苦及急性中毒症状。可用大量维生素B族、维生素C、烟酸等。在有条件情况下,可为病人进行促大脑代谢疗法:能量合剂、大量维生素C、烟酸、谷氨酸钠等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00~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对摆脱戒断症状、减轻各种植物神经反应,有较好疗效。
2)支持性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病人大多意志薄弱,对治疗缺乏信心,必须经常鼓励和支持病人坚持治疗,鼓励病人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转移其对瘾药的注意力。家庭社会支持,对病人出院后的巩固疗效十分关键。在康复阶段必须取得家庭和工作单位的支持和监督,切断瘾药的来源和与瘾药提供者的效,否则即使在住院条件下戒瘾成功,出院后疗效不易巩固且有重染旧习的可能。出院后应坚持门诊观察两年,预防复发。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鉴别
排除一般医学情况所致(例如,脑结构损伤和感染,视觉性癫痫),并且排除用其它精神障碍(例如,谵妄,痴呆,精神分裂症),入睡前幻觉。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饮食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当心情不好时,可吃香蕉。香蕉中含有一种能够帮助大脑制造“开心激素”的物质,使人的心情变得快活和安宁,甚至可以减轻疼痛。因此,狂躁、悲观、抑郁者以及其他心情不好的朋友可常吃香蕉。
2)适量吃鱼远离抑郁症。科学家发现,适量吃鱼可防治抑郁症。选吃让机体内环境获得滋润的食物。
3)多喝水,多进食蔬菜水果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4)吃一些有滋润人体作用的薏米、百合、藕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