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口糜(鹅口疮、燕口疮、白口疮、口疮等)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发生于小儿者,以1岁内婴儿或不满月婴儿多见
  • 典型症状:口干
  多因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等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西医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口糜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气厥论》说:“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尔后历代医家对此病亦有所论述。发生于小儿者,以1岁内婴儿或不满月婴儿多见,又称鹅口疮、燕口疮、白口疮、雪口。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继发于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典型症状:口干

口糜症状诊断

   1.病史

发生于成人者,往往有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病史。

2.临床表现

局部灼热干燥感,轻微疼痛或不疼痛,往往在医生检查舌苔时方发现。婴儿患者可有流唾液,拒乳,啼叫不安,低热。

3.局部检查

初起见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白色斑点,状如凝乳,略高出于黏膜之上,周围无红晕;白色斑点融合成片状如蛋膜不易拭去,强行拭去则易出血,1~2小时后可复生如旧。白色斑点可发生于口腔任何部位,但以舌本、两颊、上腭、口底为多见,亦有蔓延至咽部;但发生于成人者一般不会融合成大片状。

4.其他检查

涂片检查可找到菌丝或芽孢,培养可查见白念珠菌。

口糜疾病病因

口糜病机分虚实两类。实证病机,成人多因膀胱湿热熏口所致,小儿多属心脾积热灼口。虚证病机以阴虚口齿失养为多,主要见于成人。

  1.膀胱湿热,上泛龈口

多因外感湿热,蕴结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湿热积聚,循经熏蒸于口而为病。《医方考。卷之五》说:“膀胱者,水道之所出;小肠者,清浊泌别之区也。膀胱移热于小肠,则清浊不能泌别,湿热不去,势必上蒸,故令口中糜烂而疮。”

2.心脾积热,上炎龈口

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过食辛热炙梗脏腑失调,热积心脾,不得宣泄,循经上炎于口,灼腐肌膜,遂成口糜。《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说:“心脾有热,亦口糜。”

3.阴虚火旺,上炎龈口

大病久病之后,胃阴耗伤,虚火上炎,灼伤口舌肌膜发为本病。《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说:“阴亏火泛,亦口糜。”

口糜预防

(1)应注意口腔清洁卫生。

(2)对长期服用抗生素者,要适当配用碱性水溶液含漱。

口糜鉴别诊断

白喉

白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局部白腐物主要位于咽喉,很少见于口腔黏膜,不易拭去,强行拭之易出血。细菌涂片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

口糜饮食保健

发生于小儿者,病程一般为7日左右,预后较好,虽能不治而愈,但可致病程延长;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病情顽固或有深部感染,预后较差;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停用抗生素后可改善症状。

急性糜烂性胃炎,副鼻窦炎,发作性睡病,颅咽管瘤,新生儿泪囊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