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双重感染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肝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厌食 食欲减退 肝病面容 肝功能异常 肝病容
一、症状
根据临床特点:原有慢性HBV感染,近期内出现着状,肝功能异常;或原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近期病情恶化且治疗效果不良者,均应考虑到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的可能,应及时进行有关病原学指标检测。由于我国HBV感染率高,对以急性肝炎表现者,即使无肝炎病史,并不能排除从前曾患过乙型肝炎或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故应同时检测血清抗-HAV IgM及HBV标志物,以助诊断。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一、病因
无论肝炎病毒是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一般与单纯某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很相似,但由于肝炎病毒型别组合不同,各有其特点。总体上看可使患者病情复杂化且症状严重,疗效差。因此遇到难治的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应想到有多重感染的可能。
据估计全世界有2.8亿HBsAg阳性感染者,我国占1亿左右,其中2/3为无症状携带者。由于HBV感染携带率高,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易与其他型肝炎病毒发生重叠感染。常见有下列:
(一)HBV与HAV双重感染
1、同时感染 此型较少见。因HBV、HAV均系初次感染,其临床表现与肝功能检查均较重叠感染明显,除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外,多数表现似急性黄疸型肝炎,预后良好。未见症状及肝损害加重。
2、重叠感染 国内报告各地调查情况不同,在散发的急性肝炎中HBV与HAV的重叠感染率为0~23.4%。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期间,约10%为HBsAg慢性携带者重叠感染HAV。可见HBsAg携带率较高的地区,又有甲型肝炎暴发流行,HBV与HAV重叠感染也较多见。
重叠感染HAV的慢性乙型肝炎,在患甲型肝炎后有半数症状较前加重及ALT升高,尤以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较明显。若原有肝硬化的基础上再感染HAV后,黄疸加深,肝功能损害加重,可以出现腹水和肝性脑病。
HBV和HAV重叠感染的预后,取决于原有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如发展为重型肝炎或原有严重肝病者病情多趋向加重,预后不佳。
(二)HBV与HCV双重感染
由于HBV和HCV均有较高的携带率,因而其重叠感染的机会也较大。国外报告HBV和HCV重叠感染率为15%~28%。1990年国内报告HBsAg阳性、抗-HBc IgM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40例,用Ortho C100-3诊断药盒检测抗-HCV阳性率为17.5%,其结果与国外情况基本相同。
单纯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一般较甲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轻。以无症状和亚临床型者较多见。大多数无黄疸,单项ALT升高。少数丙型肝炎病情严重者与乙型肝炎难以鉴别。然而HBV重叠感染HCV时临床症状较单纯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重,病程迁延易慢性化,病情反复,肝功能持续异常,甚至发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三)HBV与HDV双重感染
国内报告各地HDV感染率不同为0~12%,地区间差异也较大。1989年张永源报告16个省市,2000余份肝组织标本的HDAg检测结果,其阳性率为5.33%~19.77%。虽然HDV感染和HBV感染率并密切,但HDV感染率高低一民HBV感染率并不一致。在丁型肝炎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HBV感染率较高,HDV感染率也高。然而,在我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中,HBV携带率很高,但HDV感染率却很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阐明。
1、HBV与HDV同时感染 单纯急性HDV感染其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检查特点与单纯急性HBV感染相似,但有时可见双峰型ALT升高,分别表示HBV和HDV感染,此类急性丁型肝炎与单纯急性HBV感染相比,发生慢性肝炎的危险较小。病程多为自限性过程,预后良好。
2、HBV与HDV重叠感染 多表现为慢性过程,多属隐匿型,但病情进展快,常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Rizzetto等观察137例肝内HDAg阳性的慢性丁型肝炎患者,41%发展为肝硬化。
HBV和HDV无论是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均可发生重型肝炎,因此常认为在HBV感染基础上再有HDV感染是发展为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四)HBV和HEV双重感染
戊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可呈暴发性流行或地方性流行。国内新疆地区曾有暴发流行,故HBV与HEV重叠感染不容忽视。单纯HEV感染多表现为自限性过程,预后良好。然而对孕妇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病死率高。印度报告大多数重型肝炎为HBsAg携带者重叠感染HEV。因此,在HBV感染率较高的地区,HBV和HEV重叠感染可能导致重型肝炎的发生。
(五)HBV和HCV、HDV多重感染
3种或3种以上肝炎病毒多重感染较少见。病情发展情况与转归显然与重叠感染前肝脏病变程度有关。如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则表现为出现症状,肝功能异常。若原为慢性活动肝炎或肝硬化,则表现为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和肝功能损害明显,疗效关。我国重型肝炎主要是HBV与HCV、HDV重叠感染所致。肝损害严重,预后不良。由于应用输血与血制品治疗慢性肝病及重型肝炎很普遍,再者我国HBsAg携带率高,达10%~15%,献血员中抗-HCV阳性率也很高,故导致HCV感染的机会也多。重型戊型肝炎也可重叠感染HAV,但对其病情及预后无明显影响。
双重感染对病毒血清学标志的影响
1、同时感染 多数研究认为肝炎病毒间无互相干扰现象。
2、重叠感染后,HBV某些复制指标可受到抑制。表现HBsAg滴度下降或消失,肝组织中的HBsAg甚至消失;HBsAg水平下降或消失,并可出现抗-HBs阳转。HBV-DNA及DAN-p阴转或暂时阴转,均表明HBV复制受不同程度的抑制。
HBsAg自然消失率很低,每年仅1%,重叠感染其他型肝炎病毒能否加快HBsAg转阴,抑制病毒复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重叠感染后对原有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影响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深入研究。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护好伤口,育龄期妇女必须避免怀孕,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2、肝炎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宜忌,进食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食物。忌酒,也不要吃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1、根据临床特点根据临床特点:原有慢性HBV感染,近期内出现着状,肝功能异常。
2、进行有关病原学指标检测原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近期病情恶化且治疗效果不良者,均应考虑到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的可能,应及时进行有关病原学指标检测。
3、检测血清抗-HAV IgM及HBV标志物由于我国HBV感染率高,对以急性肝炎表现者,即使无肝炎病史,并不能排除从前曾患过乙型肝炎或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故应同时检测血清抗-HAV IgM及HBV标志物,以助诊断。
肝炎双重感染患者饮食宜忌
五谷杂粮等含淀粉类食品以及各种水果类、蜂蜜等,能供给糖,有补充日常生活所需热量、增进肝脏的解毒功能。芝麻、花生、大豆、菜子、玉米、葵花子、椰子等食品及植物油、蛋黄、牛奶等,可为肝炎患者提供脂肪酸,补充热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鱼、虾、贝类,牛、羊、猪的瘦肉、禽蛋类等,可补充蛋白质的食品,它们都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补充机体代谢消耗,提供一定热量。
忌酒精,刺激性食物,如姜、葱、辣椒等,油腻煎炸之品,生硬、带刺或带骨的肉类,以及含植物纤维素过多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