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裂瘘管(颈侧瘘管)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颈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发烧 疼痛 耳廓腹侧面局限性囊肿 耳内流脓 耳溢液
一、症状:
囊肿或瘘管内为复层鳞状上皮,偶见其他上皮成分,上皮层外为结缔组织包膜,术中容易分离。囊腔内含有脱落上皮、粘液及脓液,常有胆固醇结晶。
1、分类 根据鳃裂瘘管的胚胎发育来源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第一鳃裂瘘管 临床上较少见。其外瘘口多位于下颌角的后下方,靠近胸锁乳突肌上端的前缘、舌骨以上平面的颈侧皮肤上,内瘘口位于外耳道的软骨部或耳廓的前方或后方、鼓室及咽鼓管。瘘管在咽鼓管的下面、腭帆张肌的后面、颈动脉或茎突咽肌的前面走行,有的靠近面神经干走行。
2)、第二鳃裂瘘管 临床上较常见。外瘘口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中、下1/3交界处。瘘管自外瘘口穿通颈阔肌、沿颈动脉鞘上行,穿过颈内、颈外动脉之间,经舌咽神经、茎突咽肌和舌下神经的浅面,到达扁桃体窝上部,内瘘口位于此处。
3)、第三鳃裂瘘管 较少见。外瘘口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下部,与第二鳃裂瘘管的外瘘口位置相似。瘘管穿过颈阔肌的深部、穿过颈内动脉的后面,沿迷走神经的浅面上行,跨过舌下神经,止于梨状窝的内瘘口。
4)、第四鳃裂瘘管 少见。外瘘口与第二鳃裂瘘管相似。瘘管穿过颈阔肌深)第四鳃裂瘘管 少见。外瘘口与第二鳃裂瘘管相似。瘘管穿过颈阔肌深部,沿颈动脉鞘下降到胸部,再自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弓下方上升到颈部,止于食管上端的内瘘口。
2、临床表现
第一鳃裂瘘管主要表现为耳内流脓,下颌角后下方有包块,压之耳内分泌物增多,继发感染可出现疼痛、发热等症状。
第二、三、四鳃裂瘘管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有瘘口,有时瘘口很细,细如针尖或小凹陷,该处常有少许分泌物。病人常觉口内有臭味。
二、诊断:
根据病史和典型临床表现较易作出诊断。第一鳃裂瘘管伴有耳内流脓,易误诊为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应注意二者的鉴别。第二、三、四鳃裂瘘管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1/3和下1/3交界处,周围有外瘘口,扁桃体窝、梨关窝、食道上端有内瘘口,沿外瘘口向上触诊,可触及有坚实条索状物通向高处。经瘘口行X线碘油造影,可明确诊断。
一、病因:
鳃裂瘘管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鳃沟与鳃囊间的隔膜破裂;
2、鳃沟闭合不完全;
3、鳃器官上皮残留;
4、鳃器官发育异常;
5、颈窦未闭合。
以上一种或几种因素可同时存在。
一、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一、鉴别:
应与颈部结核性瘘管、放线菌病性瘘管相鉴别。
一、饮食: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1、适宜食物:
1)宜吃软食或者流质性的食物;
2)宜吃高热量的食物;
3)宜吃无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