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麻痹(延髓性麻痹,脑下部灰质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周围神经系统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 典型症状:锥体束病损 感觉障碍 呛咳 进食困难 吸气困难
球麻痹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延髓麻痹主要表现为言语困难、发声障碍、进食困难三主征。
(1)言语困难:延髓麻痹最早的症状常常是构音障碍,患者说话易疲劳,尤其是在需要提高声音、加重语调的情况下明显。以后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舌、口唇、软腭和咽喉等构音结构的麻痹。
(2)发声困难:主要由于双侧迷走神经运动功能的丧失,运动声带、控制声门裂的喉内外肌麻痹所致。初期声带无力,发音低而粗涩,后期失声和严重的吸气困难与喘鸣。如有失音而呼吸功能正常,多属于癔症。
(3)进食困难:在延髓麻痹患者,由于舌肌、软腭、咽肌的麻痹,先后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消失和咀嚼无力等进食困难的复杂征候。
2.各临床类型分叙如下
①急性起病:
A.脑卒中:颅脑CT显示脑桥及延髓出血或损害。
B.急性延髓灰质炎(脑干型):流行病史,发热,CSF蛋白-白细胞分离,四肢由下而上瘫痪感觉障碍。
C.急性根神经炎:四肢周围性瘫,根痛明显,常伴双侧面瘫、CSF蛋白-细胞分离。
D.白喉:5岁以下儿童,咽喉有白色假膜。
②亚急性慢性起病:
A.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疾病):四肢上、下神经元瘫痪,肌萎缩,无感觉障碍。
B.延髓空洞症:颜面感觉分离。
C.多发性硬化:伴脑神经Ⅴ、Ⅶ、Ⅷ多灶脑神经损害,缓解复发交替。
D.脑干肿瘤:进展性病程,晚期有高颅压,常伴其他脑神经损害、小脑体征或长束体征。
E.重症肌无力:症状波动,抗胆碱酯酶(新斯的明)药物有效。
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空隙梗死、多灶梗死或出血)、多发性硬化、感染、中毒、缺氧、代谢性脑病、肿瘤、外伤、脑炎、脑脊髓膜炎等,均可能导致后组脑神经的核上性病变。可分为3种临床类型:
①皮质、皮质下型(症状重、智能障碍、强制性尿失禁)。
②内囊型(伴肌强直、运动减少、震颤等震颤麻痹症候群,双侧锥体束征)。
③脑桥-小脑型(共济失调,步行障碍及脑神经Ⅴ、Ⅶ麻痹等脑桥损害)。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
球麻痹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延髓发出的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习惯称为后组脑神经,其主要功能为支配舌咽部的运动,受损后可导致言语及吞咽障碍。
延髓麻痹既可以是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的全部麻痹,也可以是部分神经麻痹或个别神经麻痹。病变部位包括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和肌肉。
造成延髓麻痹的病因可以是血管性疾病、炎症、肿瘤、变性病、自家免疫疾病等。
二、发病机制
脑神经Ⅸ、Ⅹ、Ⅺ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一侧皮质脑干束损害可无症状,双侧损害即出现假性延髓麻痹。脑神经Ⅻ受对侧单侧皮质脑干束支配,一侧核上性、核性、核下性损害即可出现一侧核上性或核下性舌下神经麻痹,双侧损害舌不能运动。
球麻痹预防
注意生活习惯,早发现早治疗。
球麻痹鉴别诊断
一、鉴别
真性与假性延髓麻痹鉴别。
1.以竹签刺激一侧手掌大鱼际肌或小鱼际肌,出现颏肌收缩称掌颏反射。
2.患者头略前屈,以叩诊锤叩击上唇中部,出现头急速后仰称仰头反射。
3.以棉花刺激一侧角膜缘,同时出现双侧闭眼及下颌向对侧偏斜称角膜下颌反射。
根据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所支配的舌咽部肌肉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和构音障碍,可诊断为延髓麻痹,进一步尚需判定导致延髓麻痹的病变部位,其中包括大脑皮质运动区,双侧皮质延髓束,以及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或其所支配的肌肉,延髓麻痹尚需与失用症鉴别。
球麻痹饮食保健
一、饮食保健
1、适宜饮食: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必要时进行鼻饲、静脉补液,甚至气管切开。
2、饮食禁忌:
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