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肢皮炎(连续性肢端皮炎或称为匐行性皮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外伤人群、青壮年女性
- 典型症状:疱疹 瘙痒 黏膜损害 结痂 脓疱
一、症状
好发于中年人。初发于指(趾)两侧,多数在外伤后发病。第1、2指最易受累,拇指极少受累。表现为小脓疱或甲沟炎,单侧而局限,可见表皮剥脱残留红色的表面,有渗液。结痂,湿疹样和银屑病样损害均可见到,患者自觉瘙痒。
受累部位除手足外,黏膜特别是口腔黏膜也可波及。形成痛性环形白斑,假膜形成和皲裂。甲常受累引起甲沟炎,随疾病进展,甲板可营养不良或脱屑。皮肤损害可导致皮肤萎缩及其下方软组织的硬化,以至于整个骨组织和指头的吸收。
皮损一般仅限局于指(趾)局部,但亦可逐渐蔓延,侵犯整个指(趾),甚至掌背及足背。实验检查无重要价值,细菌培养阴性。
泛发型者先有局部症状,长期后可在四肢、躯干、外阴部、颈部发生对称性红斑,表面有脓疱,有灼热、灼痛等症状,泛发型皮疹与脓疱性银屑病及疱疹样脓疱病相似。个别病人发生红皮病,最后因并发症而死亡。
二、诊断
1.外伤后发病。
2.反复起水疱、脓疱、糜烂,有灼热、灼痛,轻度瘙痒。
3.一般侵犯指(趾)、手背、足背,有时可波及全身。
4.可有黏膜损害。
5.慢性病程,对治疗抵抗。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有作者认为本病属脓疱性银屑病的一型。以往认为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感染学说,认为与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2.内分泌失调学说,本病月经期加剧,妊娠期减轻。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学说,有的病例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皮肤温度降低,放射性剧疼,电击样抽搐,冬眠药治疗后好转。
4.有人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有人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为本病病因不明,故无有效预防手段。但是可以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开始。
1.本病在早期应与真菌和细菌感染鉴别,培养和涂片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疾病。
2.可与掌跖脓疱病和脓疱性汗疱性湿疹鉴别。后者不发生甲萎缩和脱落,接触性皮炎继发感染其脓疱边界稍模糊,缺乏持久性损害。
3.皮损泛发时应与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角层下脓疱病鉴别,它们有下列共
同特点:
(1)基本损害为无菌性浅表性基底有红晕的炎症性脓疱。
(2)除角层下脓疱病外均有黏膜损害(沟纹舌,地图舌)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3)病理上有Kogoj海绵状脓疱。
(4)皮损反复发作,它们彼此间有一定联系,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可出现不同病的损害,病人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表现和彼此转化,有报道连续性肢端皮炎、银屑病、角层下脓疱病转化为脓疱性银屑病,有许多作者认为连续性肢端皮炎与脓疱性银屑病为同一疾病,但由于各有特殊性,处理上亦有不同,应暂时视为独立疾病。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因刺激性食物可影响机体内分泌,从而造成皮肤刺痒,影响皮炎的治疗;辛辣刺激性食物有生葱、生蒜、辣椒、胡椒面、芥末、白酒等。
2、忌食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主要是指油脂类,这类食物摄入过多会促进皮脂腺的分泌,使皮衣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少吃甜食和咸食,以利于皮肤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