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饮(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妇女
- 典型症状:乳房胀痛 腹胀 恶心 眼睑浮肿 踝部及足背水肿
溢饮是饮病之一(属《金匮要略》四饮之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肝脉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此病之饮邪主要泛溢于体表肌肤和四肢。临床兼见身体痛重,支节烦疼;亦可兼见咳喘、胸闷、乏力等症。宜温肺化饮,发汗驱邪。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苓神术汤等方。参见四饮、痰饮。
典型症状:乳房胀痛 腹胀 恶心 眼睑浮肿 踝部及足背水肿
溢症状饮诊断
[诊断依据]
1.几乎只发生于妇女,水肿往往与月经有关,呈周期性,中年占多数。
2.晨起眼睑浮肿,鼻梁变厚,面和手指发紧,随后乳房发胀不适,腹部膨胀,继而移行到下身,足、踝和小腿明显水肿,至傍晚或夜间活动终了时最明显。
3.可有情绪不安,精神抑郁甚至错乱,月经紊乱,天气炎热可加重水肿,可有头痛,恶心,指端麻木等症。
4.实验室检查可无特殊异常。有的病人立卧位水试验失常,立位尿量低于卧位尿量50%以上(特发性水肿)。
溢饮疾病病因
溢饮是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等,使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气机阻滞,水湿内停。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溢饮鉴别诊断
1.心衰
水肿从下肢开始,心悸怔忡明显,不能干卧,唇指紫绀。
2.肾水
水肿多从眼睑开始,逐渐延及全身,小便常见蛋白尿、管型尿等。
3.脾水
肢体水肿,全身消瘦,腹胀疲乏等症明显,血浆白蛋白低,多有长期营养不良史。
全身黏液性水肿,四肢淋巴水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