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硬化(肝硬化)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肝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长期服药者
- 典型症状:腹胀 肝星状细胞增生 肝叶萎缩 食欲减退 大便黑色
一、症状
1.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史,特别是能引起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药物,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醋氨酚,阿司匹林,胺碘酮,磺胺药等,个别药物呈隐匿性进展直至肝硬化,如氨甲喋呤。
2.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如门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
3.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硬化。
4.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均阴性,除外心原性肝硬化等。
一、病因
能引起不同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约200种以上,其中有非类固醇解热镇痛药物如醋氨酚,肌松药,麻醉药,抗惊厥药,抗生素,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药,激素类药,口服降糖药,抗甲状腺素药,H2-受体阻滞剂,精神病治疗药等等,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
药物引起损害可分为可预测性(通常是剂量相关性)和非预测性(或特异体质,常与剂量无关),可预测性损害可复制动物模型,常损伤到肝小叶某些特定部位,由于与剂量有关,因而称这类药物为直接肝毒性药物,非预测性损伤常为弥漫性,推测是药物的过敏反应,免疫机制是肝细胞损伤的直接原因,非预测性损伤不能复制相应的动物模型。
一、预防:
1、药物性肝硬化,重点在于预防,预防早期的药物性损伤,如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定肝功能,对已经存在的肝病或肾病患者,更应监测用药期间的肝功能变化,对一度有药物性肝损害史者,应避免再度使用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对于药物性慢性活动肝炎或肝纤维化,应及早应用抗纤维化药物,如丹参,当归等。
2、另外,根据药物的致肝损伤机制,可选择针对性药物与治疗药物合同,以预防肝损伤的发生,如甲吡丙酮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活性,乙酰半胱氨酸可促进GSH合成,乙酰水杨酸可减低钙离子浓度等。
一、鉴别: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不难做出诊断。
2.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相鉴别,例如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外心源性肝硬化等。
一、饮食保健;
1.肝硬化性肾损害食疗方
早餐:大米粥(大米50克),馒头(面粉75克),肉松(猪肉松15克)。
加餐:甜牛奶(鲜牛奶250克,白糖10克),苹果150克。
午餐:大米饭(大米150克),烧带鱼(带鱼200克),素炒油菜(油菜150克)。
加餐:冲藕粉(藕粉30克,白糖10克)。
晚餐:大米饭(大米150克),烧鸡块(鸡块100克),西红柿炒豆腐(豆腐50克,西红柿100克)。
全日用油25克。以上食谱含热能2422千卡(10120千焦耳)。
2.肝硬化性肾损害饮食宜忌
1)宜食高蛋白、高糖类、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物食,如瘦肉、鱼、蛋、蔬菜、水果等;
2)晚期肝硬化并有肝昏迷者,应低蛋白饮食。浮肿较重或伴有腹水者,应少盐或无盐饮食;
3)如伴便秘者,可多食麻油、蜂蜜、芝麻、香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积聚,防止肝昏迷;
4)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 少吃油炸,最好不要吃甲鱼,因为甲鱼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食用后不易消化,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