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后脓肿(冷脓肿,急性化脓性咽后脓肿)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咽喉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3岁以下幼儿、青少年
- 典型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 呼吸困难 紫绀 吞咽困难 咽痛
一、症状诊断
1、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穿刺抽脓,咽后脓肿诊断不甚困难。颈侧位X线片可见咽后壁前移和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或显示有积水面,有助于诊断。
2、病儿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有发热、哭闹、烦躁不安,因咽痛拒食。一般在发病后2~3日即可形成脓肿。脓肿形成后,咽后壁隆起突向咽腔,则有不同程度的咽下困难及呼吸不畅。婴幼儿哭声似鸭鸣,吮乳可逆入鼻腔或引起呛咳。较大儿童可表现语音含混不清和打鼾。病情严重者,有吸气性喘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可出现紫绀、脱水、酸中毒及全身衰竭表现。如脓肿压迫喉入口或并发喉炎,会突然发生窒息。
3、检查见病儿头稍向后仰并偏向患侧,以减轻疼痛及呼吸不畅。颈部活动受限,下颌角下及颈侧淋巴结肿胀、压痛。咽部粘膜充血,咽后壁膨隆,多偏于一侧,触之柔软或有波动感。脓肿前突接近同侧咽腭弓及软腭或将其向前推移。穿刺可抽出脓液。
咽后隙位于咽后壁后方,颊咽筋膜与翼筋膜之间,上达颅底下接纵隔,两侧咽旁隙相邻,为一含疏松结缔组织的潜在筋膜间隙,并由咽缝分为左右两部,婴幼儿咽后隙中富于淋巴结,这些淋巴结接受鼻腔后部、鼻咽部、咽鼓管及中耳的部分淋巴引流。故上述部位的急性炎症可循淋巴途径感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及脓肿。咽后淋巴结于3~8岁时逐渐消失,故本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部分病例可因咽后壁损伤并感染,或由邻近部位的炎症蔓延所致。致病菌与扁桃体周围脓肿相同。
咽后脓肿在用手指触扪检查须慎重轻柔,在作穿刺或切开排脓也应有充分应急准备,如吸引器,直达喉镜等,以免脓肿突然破裂,脓液流入呼吸道而致窒息甚或死亡。
需与结核性脓肿相鉴别:结核性咽后脓肿,系颈椎结核或咽后间隙淋巴结核所致的“无热”脓肿,由颈椎结核引起的脓肿位于椎前间隙,后期可溃破形成咽后间隙冷脓肿,此病多见于成人或较大的儿童,多有肺结核病史,起病缓慢,伴有慢性咳嗽,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此脓肿膨隆,多位于咽后壁中央,抽出脓液稀薄,可查到结核杆菌,颈椎CT检查或X线摄片可了解颈椎病变,此外,病人伸舌,张口均无困难,可与扁桃体周围炎及脓性颌下腺炎相鉴别;无声音嘶哑可与急性喉炎,喉水肿相鉴别。
一、饮食保健
1、咽后脓肿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知柏地黄丸(或枸菊地黄丸):每次10g,每日3次,淡盐水送服。功能滋补肝肾、清降虚火,适用于肝肾阴虚或肺肾阴虚者。
2)补中益气丸:每次8~10g,每日3次。功能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用于肺脾气虚者。
3)六君子丸:每次8~10g.每日3次。功能健脾益气、理气化痰,用于肺脾气虚而见咳嗽痰多,气短音低者。
4)十全大补丸:每次10g,每日3次。功能补益气血,用于痈肿溃后久不收口难愈者。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