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详细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皮肤脉管炎,结节性皮肤变应疹,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丘疹 乏力 蛋白尿 便血 斑丘疹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以小血管、小静脉、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尤以毛细血管后静脉的炎症为特点的一组血管炎疾病。肌型动脉不受累及,临床表现以皮肤血管病变为主,皮肤外器官血管病变较轻,多累及关节和肾脏,多不构成不可逆性器官功能障碍和生命危险。
典型症状:丘疹 乏力 蛋白尿 便血 斑丘疹

一、症状

多见于青年人,本病发病前1~2周常有急性细菌或病毒感染史。多数患者仅皮肤受累,少数可累及内脏。

皮损初发为粟粒到绿豆大红色斑丘疹和紫癜,渐增大,可变成水疱或血疱,也可为暗红色结节,结节坏死后可形成溃疡,上覆干燥性血痂。溃疡愈合后常留下萎缩性瘢痕。多种损害常同时存在,但以紫癜、结节、坏死和溃疡为特征。皮疹好发于小腿、踝部及上肢等处,呈对称分布,也可累及躯干。自觉疼痛或烧灼感。部分患者可伴内脏受累,如肾脏、胃肠、神经系统等,称为变应性皮肤-系统性血管炎。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一、发病原因

可能与细菌毒素、病毒感染、异性蛋白及某些药物有关。

二、发病机制

致敏物质作为抗原进入机体,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而引起血管损伤。

预防:本病应注意避免外界风、湿、寒、热、邪气的侵袭,患病者应适当休息,抬高肢体以减轻局部水肿。

本病与III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对于一些有明显诱因的患者,应避免再与诱发因素接触,针对病因来进行预防。

而其它病因不明确的患者,除了积极进行治疗外,还需要严格地筛查,查找出病因,进而采取预防措施。

血管炎一般应与以下几类疾病鉴别,包括其他结缔组织病、感染、肿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类疾病。

1、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或Binswanger综合征,可以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伴随白质的损害,大脑皮层一般没有累及,发病年龄较血管炎偏大,常存在动脉硬化的好发因素,血清学检查没有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的升高,血管造影也没有血管炎的改变。病理改变在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或Binswanger综合征没有严重的血管壁炎细胞浸润。

2、多发性硬化,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多发硬化,出现自发缓解及复发,伴有视神经病变和脑干病变,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但惊厥、严重头痛及脑病等常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很少出现在多发性硬化中。多发性脑梗塞伴随弥漫性的白质损害的影象学改变出现在血管炎,不出现在多发性硬化。

3、感染性病变,许多不同病原感染均可引起血管炎样表现,包括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菌、耶尔森病、分枝杆菌、假单胞菌等)、真菌、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以及病毒感染(如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带状疱疹病毒、HIV病毒等),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相应实验室检查大多容易鉴别。

血管炎的饮食如下供参考:

1.一个鸡蛋每天最多一个

2.牛奶最多半斤

3.绿色蔬菜多吃

4.海带、紫菜、木耳多食

5.豆制品+粗粮多吃

6.精神要放松、不要每天都想着自己的病患

7. 要适当活动与人交流

8.绝对不能抽烟、喝酒、低盐饮食为好

血管炎食疗方:

丹参酒 白酒500克,紫丹参90克,浸泡一周后,每次饮30毫升,1日1-2次。适用于脉管炎初期肢冷麻木者。

赤豆煮米仁 赤豆100克, 生熟米仁各30克, 红枣7枚, 红糖适量, 著熟后服食。 适用于肢体浮肿者。

黄豆冬瓜皮汤 冬瓜皮60克, 黄豆60克, 清水3碗, 煎至1碗, 去渣饮用。适用于患肢浮肿,全身贫血者。

赤豆桃仁莲藕汤 桃仁15克, 赤豆60克, 莲藕100克, 洗净切成小块, 加清水适量煮汤, 以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赤豆及莲藕。适用于肢冷血脉不和者。

桑椹汤 桑椹子60克, 加清水3碗, 煎至1碗半。用白砂糖或红糖适量调味, 去渣饮用。适用于腰酸头晕者。

心肌梗塞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包炎,血栓形成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