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癌(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巨大尖锐湿疣;穿掘性上皮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溃疡外观呈菜花样 湿疣 指甲呈筒形
疣状癌症状诊断
一、症状:
有3种主要类型,均发生于浸渍区。
1.口腔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 of the oral cavity):
又称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oral florid papillomatosis),1948年由Ackeman首先报告,本病罕见,仅占口腔恶性肿瘤之4%~9%。其发生与烟草(特别是咀嚼)、槟榔,口腔卫生不良和不适当的镶牙有关。好发生于男性老人,临床表现呈白色菜花样损害,齿龈亦可受累。亦可侵入颊部和(或)颌骨。
2.生殖器肛门区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 of the genitoanal
region)亦称Buschke-Loewenstein巨大尖锐湿疣。1925年由Buschke和Loewenstein首先报告,大多数病例由HPV6或HPV11所引起,本病占阴茎恶性肿瘤之5%~25%。临床上呈菜花样乳头瘤样增生,最常见于男性龟头和未环切的包皮处,最后侵入尿道。也见于女阴及肛门区,损害可形成溃疡及漏管。常散发臭味。
3.跖部疣状癌(plantar verrucous carcinoma):
又称穿掘性上皮瘤(epithelioma cuniculatum)。病因不明,在已报告的13例跖部癌的浅表上皮中,电镜下5例找到病毒样颗粒。增生的细胞核抗原研究,亦提示其细胞类似巨大疣或尖锐湿疣。大多数临床医师认为此肿瘤为高角质化的鳞状细胞癌。小剂量放射治疗慢性感染或炎症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本病最初很像难治的跖疣,为隆起性团块,倾向于向深部穿透性生长,形成很多深隐窝,充以角质物和脓液。隐窝类似兔穴,故称为穿掘性上皮瘤。肿瘤最终可穿透跖筋膜,甚至可破坏骨和侵犯足背皮肤。
二、诊断:
1.本病的诊断需靠临床表现、镜下形态以及生物学行为判断。
疣状癌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病因目前还不明。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疣状癌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恶化。
疣状癌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重要的在于活检取材要大而深,才能观察全貌而确定。临床上本病与经典鳞癌及尖锐湿疣不易区别,也应注意鉴别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因此需要作仔细的病理检查。
疣状癌饮食保健:
1.宜吃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鸡肫、海参、薏米、核桃、蟹、石龙子、针鱼。
2.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3.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
4.忌烟、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